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发布时间: 2012-01-05   来源:畅言网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诸秦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工程所设备总工

诸秦:我们不是建筑设计专业的,因为配合的比较多,有一些想法。刚才说到表意建筑,酒瓶和茶壶的建筑我认为是简单把实物放大,比例失调,看上去非常污染视觉。因为做表意的东西要比抽象的、规矩的难做的多。做表意建筑除了要吸收很多基础的东西之外,重要的是要提炼提高出来,不是说完全照搬。要设计出多种方案不断进行改进,我一下子也想不起来很好的表意建筑。我的孩子之前曾在崔恺工作室工作,他们设计的敦煌一个接待中心,怎么看都觉得舒服,那是一个沙丘,一大一小,功能分区非常清楚。从那个方面看都能与沙漠融为一体,模仿的沙堆很神似,这是因为整个团队下了很大功夫。因为我看过这个项目的平面、剖面,做的演示幻灯片,都感觉这个建筑表意做得很成功。不是照搬的建筑,表意是很难做,经过认真的设计改进做出来怎么都觉得特别舒服。

我觉得做出的表意如果不能让大家都接受,不如做规规矩矩的方盒子,让大家就能记住的标志性建筑。我们曾经在做河北省艺术剧院项目时,该项目附近就是模仿悉尼歌剧院的一个建筑,悉尼歌剧院在它所处的环境里表意是帆船贝壳的意思,但是在中国大陆河北一个火车站旁边建造一个悉尼歌剧院就很失败,模仿得很粗超,因为资金和设计能力很不到位。我们总是注意那个假歌剧院,很纳闷这种建筑怎么能层层通过审批并建成,我们确实应该阻止这种事情发生,不能让眼中再出这样的丑陋建筑。

李军:国际大师的作品都和环境有很好的融合,是一个团队在操作,不是一个人的成功。比如洛杉矶的渔人码头,是整个团队不断去磨合,探讨采用什么技术怎么来实现,绿色环保如何融为一体。这种建筑作品才是永恒的,才能称得上是完美的。

车飞:丑陋建筑其实还有很多表面不丑陋,背后感觉很丑陋的。刚才讲得假悉尼歌剧院,前几年这种模仿照搬的现象很泛滥,这几年逐渐减少。我在2002年路过河南的“朗香教堂”,就在公路边上,做的很不错,我在远处拍了几张照片,觉得这个事情真的太神了,其实挺多这样的照搬照抄的,这说明一个问题,朗香教堂不能说是丑陋建筑,我们把他们的是施工图拿来,材料都一样,只是换一个地方。你觉得这个建筑是丑陋的还是优美的呢?这是非常奇怪的想法,既然是特别好的东西,有些人就想就做一个,完全不考虑周围的环境和文化因素,把周围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全部切割掉。

佟晓威:我基本上对表意这件事持肯定态度,表意这事本身并没有错,但是错在不好好表意,最后归根结底是质量问题。刚才说敦煌接待中心,模仿某种既有的形式做的很认真,完成度很好。河南朗香教堂这是滥用,反而变成丑陋建筑。这是特别抽象辩证的问题,关系到建筑师的职业道德感。针对像茶壶这样的项目,对建筑师有几种选择,一种说可以做,不抛开生存的问题,另一种我可以不做。我们尽量把他做得不丑,做得出彩,体现出建筑师的职业素质才行。不能拥有建筑师的基本素质,最终没有充分考虑,最后还是做了,我觉得这可以有很多种抽象具体的表达手法。这些东西基本上建筑师都有自己的答案,表达的意思从何而来,每个建筑师做设计脑子不可能是空白的。不同的建筑有不同的含义,做法院、政府建筑,如果做个轻松的肯定不行。建筑类型是不容易跨越的。如何表达中国内涵,网友评选出的丑陋建筑第一名就是希望表达中国内涵。这种建筑有表达一定的中国元素,老师做这个东西的时候也一定很严谨的,他也是拥有一定水准的。这个建筑的出现是种种因素综合导致的,呈现在大家面前会觉得难看,这是和内涵是否表达出来有关系,完全是特殊环境下,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

李欣 九源国际建筑顾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欣:我们跟大家的想法不一样,我觉得从文化角度谈,一提到中国式建筑,形式、表意、具体的模式、灵活运用的非常多。可是中国建筑师基本不知道民族的东西,我们用的、学的都是舶来品,现代的建筑工程都是舶来品。没有经过消化融合。梁思成那一代思考过,因为中国断代的关系,我们又赶上一个物质生存大于精神需要的时代,基于我们的年代,建筑如果达到功能需求了,就别说他不好,已经达到使用功能,我们没必要对现在的建筑期望值太高。建筑师继续和人家学,学透了之后变成了自己的表意,同样是玻璃幕墙,日本做的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如何完成文化的消化、吸收和转换是需要思考的。第二是中国的现状,我们评选的建筑都体现的是一种权利,谁有权利谁拥有话语权,建筑师只是工具。我经常说,我们更多的人扮演了建筑工程师的角色,不是建筑师。不像美术画画按照主观方面的情绪,现在我们从事建筑工程师的设计,个人的意愿和创作不可能放进去,更多地是体现成为一种工具,为业主服务。我们如何去影响业主,继续讨论的就是如何和客户沟通,牵引客户的能力。我认为建筑没有美丑,只分为喜欢与否,就像颜色都有存在的道理一样。在制度和权利层面,功能性也是为权利制度服务的,我们更多地要用功能去服从。当时我看到CCTV大楼,对我们而言很惊诧,它很扭曲的方式去表达创新和挑战。当中国设计师在纠结开方窗还是圆窗时,人家已经在玩表皮了,我们永远跟在别人后面,因为我们文化没有超前。CCTV大楼也有好的方面,体现了挑战重力的精神,各个强国都在努力探索宇宙,人的本性希望脱离地球的重力。这些综合的表象以及刚才提到摆脱地球重力的目的都已经达到了,体现权利的需求。CCTV大楼建筑是个A字形,稳定且充满“霸气”的形状,特别符合中国目前的社会形态。这方面无法判断美丑?我们的政府不会选择不美的建筑放在CBD的核心。从建筑艺术角度来说,建筑没有美丑,只有功能要求,从建筑文化方面去解释,一切都有解答。

王墨涵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环境艺术研究中心室内设计师

李军: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坐不下来去讨论文化。国外的经济实力都有保障,确实一个方案有时间去认真揣摩,我们的主设计师没有大量时间去设计方案。

李欣:每个人都有危机感,真正建筑师只干自己想干的,但是我们不敢,所以我们都是俗人。真正能坚持多年的,会形成自己的流派和思想。我们还是基于工程方面的建筑师。

幕落

责任编辑: Ryan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