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幕:房地产的冬天,建筑设计迎来机遇还是挑战
今天的沙龙正好赶在冬至时节,是全年中最冷的时候。而且早在这个冬天之前,房地产行业就已经进入寒冬。政策调控、打折降价,一系列的举动依旧没有让市场恢复以往的火热场面。房地产市场遇冷,作为相关产业的建筑设计又将何去何从?是否会受到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幕起
畅言网编辑:刚才我们提到危机,现在可以过渡到第二个话题了,当前很多开发商开始降价了,房地产行业的不景气,处于被打压的时期,这种情况会对建筑设计会产生哪些影响?
刘海浩:这次房地产的降价,因为我年底各种会议比较多,大家都说感到了“冷”。前段时间,大家觉得不景气的势头要过去了,但是没想到会更加严重。就和前几天的股市愈来愈不景气相同。但是对于开发商来说,实际上也在做转变,有些地产商的房产模式运行很灵活,也很成功,比如万科和SOHO。虽然市场是往下走,因为国家在抑制需求,不让买了。这不是完全的市场不景气,国家限购的影响很大。不景气有利有弊的,会影响相关的很多行业。对于设计行业来说,本身是有不利影响的,比如设计的时间会拉长。从另外角度讲,对于整个行业来说都会有好和不好的时候,不好的时候我们要练内功,很多企业为什么一直能向前发展,每次都能够保持领先位置,都是很注重自身建设的。有的很多设计企业在团队建设和总结经验方面做的很好。我去参观建筑展会,我发觉这几年设计行业是有很大长进的,在房地产不景气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静下心来把自己之前的作品的总结一下,考虑一下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也是一个机会。
徐晨:很多大企业都是几经沉浮才发展到今天的,比如克莱斯勒,他们在二战和能源危机的时候都遇到过很大的困难,再比如国内的同仁堂、全聚德也是在抗战、军阀混战等各个时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逐渐成长的。对于真正有追求的企业而言,危机对他们反而是一个机遇,能熬过这个“冬天”,他们就会对社会以及市场环境有更深层的认识。

沙龙现场
车飞:我是从另一个方向考虑这个问题的,也是与这个话题有关。我们在四川设计过一个两平方公里的山地项目,紧邻大熊猫保护区,海拔1000多米,生物多样性特别重要,有很多珍惜的活化石级别植物。当时甲方要砍伐这些植物、然后再重新种植,这无疑会破坏生物链。如果在国外,他们一般都比较重视单一品种,比如在一片土地上全部种植小麦或水稻,而且很可能只限定一个品种的植物,这是一个高效、现代化的方式,但后来发现一些问题,因为这样可能会因为基因的变异而导致大面积减产,所以生物的多样性非常重要。
我是北京人,记得小时候有小米、高粱等各种各样的作物可以吃,现在却越来越少,今后再发展下去可能就只有大米和白面了。根据这个例子,我觉得当冬天来的时候,只有脂肪多的生物才能生存下来。所以当冬天到来的时候,那些大型企业生存下来了,像我们这些小型设计公司只能是自生自灭。当然,我们可以被吸纳到大型设计公司里面,作为“脂肪”的一部分。几轮冬天之后,基本都是这样一个规律,社会上的那些“残余势力”都被淘汰掉了。但其实多样性是很重要的,也一定要维持这个多样的系统才能保证生态平衡。一旦将来社会上出现了只有一家开发商、一家设计单位的情况,那是很可怕的。
佟晓威:要保护一下中小企业。
诸秦:最近我们北京院有一个项目,是一个十年前的烂尾楼项目改造,当时是一个培训中心,改造之后也是有餐饮娱乐项目,我们之前也和这个项目的甲方合作过,但最后被一家两个人的公司打败了。虽然他们只有两个人做项目,但设计得非常精致,而且从头到尾一直在跟着项目。我们的团队虽然有五六个人,但还要做其他项目,分担了很多精力,所以甲方选择了那家由两个人组成的设计公司。两个人能够成立公司,说明这两个人本身的能力也是很强的。
车飞:其实这也是很危险的,如果他们没有接到这个项目,当他们跟了一年甚至几年后,那么谁来承担这个成本呢?所以小公司的优势同时也是它的弱点。
佟晓威:我们接触的开发商遇到这种情况时很少选择小公司,因为他们希望项目的稳定性。两个人的公司肯定是都建筑专业人员,结构专业和水暖电专业人员还是需要再找人组建班子,找什么样的人、是否能互相配合好、这两个人能否控制住其他专业的人员,这些都是问题,这样的话,给地产商造成的损失是非常大的。他们对设计单位的年度合同额、公司规模、项目业绩都是很看重的。所以我觉得小型设计公司与大型开发商挂钩是很难的。开发商考虑的不仅仅是设计方案,最重要的是项目的顺畅程度。
李欣:对此,我曾经提出了“三品”的概念,首先是艺术品,然后是产品,销售时又变成商品。从商品角度讲,只要能够销售出去,产品就没有好坏之分。明星事务所有生存的空间,但不如以生产经营为目的的设计公司效益好。
佟晓威:我虽然不是房地产行业从业人员,对这个行业的了解也不是很多,但是像这种弱肉强食的整合在房地产行业是很常见的。冬天来了,大家需要抱团,这样才会暖和。等天气变暖之后,大家就又散开了。一些建筑设计事务所虽然小,但是他们的专业性很强,同样也会有生存空间的,只要他们在自己的细分市场中占有领先地位,就会很好地生存下来。我觉得按照当前的局势来看,到明年10月份之前大家还是可以踏踏实实做好设计的,过了这段时间就不好说了。在危机中,能坚持下来的企业就可以继续生存,这肯定也是企业的必经过程。
李军:在设计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如果甲方确实了解这个行业现状的话,实际上即使是各大设计院也是由各个独立的工作室、设计所组成的。我觉得甲方是很需要精耕细作的,在这种情况下,设计单位只要自己认真修炼内功,这个“冬天”反而会是一个很好的机遇,虽然国内很多设计单位都是为了生计,但如果为甲方确实提供了到位的服务,对于一些地产商来说,是可以接受的。
刘海浩:建筑设计事务所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比如说到了寒冬期,肯定是要淘汰一些设计企业的,当然地产商也是如此,同样的情况还会在建筑产品部品制造商中出现。但是最终能够生存下来的企业一定是有特色的企业。大型国有设计院都是国有开发企业首选的合作设计单位,因为这些设计院的排名比较靠前,这样地产商自己也会减少一些责任。但是对于民营房地产企业而言,可能看重的还是设计团队。对于明星建筑师,地产商可能只是让他们做方案设计,比如我们要做一个售楼处,那么就找在这个领域中的佼佼者,即使这个设计事务所很小,但是他们对这个市场很了解,这样的话做起来就会轻车熟路,在一些创意设计中会做得很另类,既吸引眼球又方便使用,造价可能也不是很高。如果一个设计团队在某个领域的排名很高,那么我们也会慕名而去找他们。其实大型设计院和小设计院也是各有优劣的。
开发商在选择设计单位时可能会有两种组合:第一种是选择大型设计院,从方案设计到施工图设计全部由他们做,虽然说设计费比其他公司高一些,但取得的效果很好,而且设计费在建安成本中的比例也是很低的。第二种方式是请两位像车总这样的明星建筑师帮我们主创一个方案,施工图和扩初阶段都不用他们做,后面的环节找一个画图匠就可以了,比如当地的设计院,他们对当地规范很熟悉,而且成本很低,对当地的各种条件也很了解。对于这两种方式而言,可能不同的开发商选择的结果不同,所以大家都有生存空间。
幕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