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聚焦 > 古建那些事儿  > 正文
异地搬迁:古民居保护新模式?
发布时间: 2010-02-23   来源:网友南风未起投稿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走乡串户的“乡村老大妈”

“你们大量收购徽派古民居,并把它们搬迁到北京的目的究竟是什么?难道真的只是为了拯救濒危古民居?”我试图从陈瑛和一西平措那里得到答案。

 一西这样向我解释说:虽然我们不可能像做慈善事业那样,无偿地出资对皖南等地的古民居进行保护,但是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商业开发实现一举两得的效果。首先,我们是把那些当地无法得到保护,并且随时有可能被毁坏的古民居收购过来,然后把原材料全部搬迁到北京进行复原。并利用人们对古民居的爱好,在这里举办一些会议或展览,比如国际或国内的展览会、文化研讨会等,以实现经济效益。其次,我们通过对这些古民居文化背景的重新阐述,并把它们介绍给全中国人,甚至全世界人,以调动起社会各界对古民居的保护意识,并形成舆论影响,进而提升当地政府和百姓的保护意识。这不是比把它们留在当地无人问津更有意义吗?

“其实,对古民居等建筑进行异地搬迁保护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既然当地没有保护能力,就可以通过与社会力量合作的方式来解决。”一西说,“当然,如果当地的古民居整体保护相对完整,我们还是主张在原地原样保护。但是,如果一个古村落几乎被拆得差不多了,只剩下零星的几幢古建筑存在的那儿,已经反映不出当地特有的历史风貌,并且继续留在那里还有随时被摧毁的危险,搬迁到异地进行保护也不失为一种退而求其次的办法。”

为了能够与安徽歙县、黟县;江西婺源、浙江瞿州等古民居所在地的居民打成一片,作为古民居异地搬迁采购项目的主要负责人,陈瑛经常素面朝天,打扮成一位乡村老大妈的样子走乡串户,并以收购鸡鸭等名义与当地人打交道。“我这样打扮,当地人与我就缩小了距离感,很容易被当地人所接受。否则,你几个月连一幢房子也不可能买到的。”陈瑛满脸兴奋地述说着她的成功经验。

与当地人熟悉后,她就会对这些人进行古民居保护方面的知识宣传,并进而提出她的采购方案。但是这项工作并非一般人想象的那样简单。由于许多住户都不是老房子的独立产权所有者,而是解放初土改之后搬进去的。这使采购工作变得非常复杂。由于这些住户本身不是古民居的传统继承者,对古建筑缺乏浓厚的家族感情。同时,老房子里面的居住条件又不好,保护也需要花钱,所以他们也很愿意把老房子卖了。最初,收购一套古民居的费用也就4万~8万元,但是现在收购一套要花20万元左右,并且还与当地的许多机构进行沟通与协调。“现在我们要去收购那些古民居难度大多了。记得在黟县,当地农民发现这些老房子能给他们带来收益时,就跟我们讨价还价。对此,我们也能理解。但是让我们不理解的就是文化局、乡政府有时以保卫当地遗产资源为名跟我们要钱,只要给钱后,他们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是最令人气愤的事情。因为,这些留在当地的古民居,平时根本就无人过问,而当我们要购买搬到北京保护时,他们就开始找各种理由去干涉了……”

正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有时候陈瑛等人要想把一幢古民居买下来,通常要花费几个月的时间……

责任编辑: 畅言网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