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聚焦 > 纵论建筑文明与建筑文化  > 正文
刘托讲话实录
——2012中国当代建筑艺术论坛
发布时间: 2012-02-08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所长刘托

首先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来参加本次会议。2011年刚刚过去,在春节之前,大家能够抽时间聚集一堂,回顾2011年设计院的建筑成果,展望2012年的设计前景,我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本次会议一是《年鉴》发布请大家聚集在一起研讨设计界的事情,二是王院长刚才提到的本次论坛的针对性话题。其实这个话题也是针对这些年国内建筑设计思潮的评述和回顾,我觉得这些年针对建筑界的回顾、思潮和设计方向大家都有所思考,特别是本土化设计,因为国外的很多建筑师也来参与国内的建筑设计,另外就是中国本身的设计市场非常大,吸引了全球的建筑师来国内进行竞标。

我们的工艺美术馆也是这种状态,这个项目地处奥运村东侧,在北京的城市规划中也属于一个中心地带,除了天安门之外这也是一个文化中心。奥运会过后的场馆都被定位为文化中心,在近期规划中就是在中国科技馆的南侧有三个十二五规划项目,其中包括我们现在操作的中国工艺美术馆和中国非物质文化展示馆,紧挨着它的是国家美术馆新馆和国学中心的项目。应该说这三个馆的文化设施无论从施工地点还是从当前的设计都是引人注目的。中国工艺美术馆在前期做了一个十进五的设计招标,接下来第二轮将进入五家设计院的五进一招标。我觉得中国工艺美术馆设计在难度上要比其它美术馆更大一点,因为它的特殊设计要求和它展览的内容都是中国传统的工艺美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它要从形式和内容的结构上和中国本土化、中国元素相结合,体现出未来标识性的要求。所以本次会议也想多听听各位建筑界前辈和专家、艺术家们的意见和看法,因为以往的中国传统和中国风格也好、中国元素也好,各个时代的建筑师都有不懈的探索和开拓,但是在建筑界大家有共识的设计成果,大家公认和满意的建筑还很少。关于中国风格和元素的命题是不是一个科学的命题?因为从20世纪30年代到50、60年代大家都有过思考,为什么至今没有出现伟大的作品?我觉得这也是值得学术界深思的一个课题。

我觉得这次不仅是对中国工艺美术馆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设计的讨论,应该说也是一个跨时代的标志性事件。所以我也特别期待各位专家在中国文化和中国元素、中国风格方面能够畅所欲言,发表一些高见。再一次感谢大家参加这次学术研讨会。

点击查看更多嘉宾讲话

责任编辑: Ryan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