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聚焦 > 数字中国 开启BIM时代(一)  > 正文
顺势而为 积极推进BIM应用
——访CCDI(中建国际设计)副总监、建筑数字化业务部经理
发布时间: 2011-01-25   来源:网友深蓝气球投稿  转载自:CCDI(中建国际设计)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畅言网:由于BIM贯穿于整个建筑行业,其应用模型包括设计模型、施工模型,制造模型,运营模型等等,你能谈谈采用BIM软件给各个阶段带来哪些益处?

过俊:在项目规划阶段,BIM结合GIS系统用于评估指定场地的使用条件和特点,从而作出新建项目最理想的场地位置、交通流线组织关系、建筑主体布局等关键决策。同时BIM还能帮助项目团队进行空间分析和理解复杂空间的标准和法规,从而建立有效的工作流程来确保准确、有效的作出空间需求方面的评估,并且给出符合投资收益的最佳参考方案。

在项目设计阶段,BIM使建筑师们不再受限于使用传统的二维图纸来表达一个空间的三维复杂形态,从而极大地拓展了三维复杂形态的可实施性。其次, BIM使设计修改更容易。只要对项目做出更改,由此产生的所有结果都会在整个项目中自动协调,各个视图中的平、立、剖面图自动修改。BIM使建筑、结构、给排水、空调、电气等各个专业基于同一个模型进行工作,从而使真正意义上的三维集成协同设计成为可能。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对环境带来的影响和能源的日益短缺,可持续设计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建筑信息模型可以集成各专业设计,能完美地适合可持续设计,能够进行复杂的设计评价和分析,在关键问题上支持可持续设计的发展。 此外,由于BIM提供了完整的设计信息,达到必要的详细度和可信度,能在设计阶段的前期完成能源分析,使常规分析成为可能。建筑师可以直接在设计的早期,对多种设计能源的效率进行比较,及时得到建筑能源效能的结果。

在施工阶段,施工单位可以将BIM模型和计划进度进行数据集成,以实现BIM基于时间维度的4D应用。通过BIM的4D应用,除了可以按天、周、月看到项目的施工进度并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实时调整,分析不同施工方案的优劣,从而得到最佳施工方案;也可以按秒、分、时对项目的重点或难点部分进行可建性模拟,进行诸如建筑机械的行进路线和操作空间、土建工程的施工顺序、设备管线的安装顺序、材料的运输堆放安排等施工安装方案的优化。由于可以同步提供有关建筑质量、进度以及成本的信息,BIM可以方便地提供工程量清单、概预算、各阶段材料准备等施工过程中需要的信息,甚至可以帮助人们实现建筑构件的直接无纸化加工建造。通过建筑业和制造业的数据共享,BIM将大大推动和加快建筑业的工业化和自动化进程。以BIM模型和3D施工图代替传统二维图纸指导现场施工,可以避免现场人员由于图纸误读引起施工出错。此外,通过利用激光扫描、GPS、移动通讯、RFID和互联网等技术与项目的BIM模型进行整合,指导、记录、跟踪、分析作业现场的各类活动,不仅能保证施工期间不产生重大失误,同时也为项目运营维护准备了准确、直观的BIM数据库。

在建筑的运营管理阶段, BIM可同步提供有关建筑使用情况或性能、入住人员与容量、建筑已用时间以及建筑财务方面的信息。BIM可提供数字更新记录,并改善搬迁规划与管理。它还促进了标准建筑模型对商业场地条件(例如零售业场地,这些场地需要在许多不同地点建造相似的建筑)的适应。有关建筑的物理信息(例如完工情况、承租人或部门分配、家具和设备库存)和关于可出租面积、租赁收入或部门成本分配的重要财务数据都更加易于管理和使用。稳定访问这些类型的信息可以提高建筑运营过程中的收益与成本管理水平。

BIM使建筑师们不再受限于使用传统的二维图纸来表达一个空间的三维复杂形态

畅言网:作为中国的建筑师,应有怎样的态度对待BIM的发展大潮?

过俊:首先BIM的出现会在一定时间给建筑师带来压力,建筑师需要学习和更新新的技能才能适应新的工具,此外也会出现传统上有建筑师来做的工作,越来越多会由BIM来取代,例如画剖面图、立面图等……对此,中国的建筑师应该借鉴20多年前中国建筑行业“甩图版”进入CAD体系的经验,顺势而为,认清BIM发展的客观规律,及时学习和补充相关的知识技能,将BIM出现的压力转化为行业技能提升的动力。

其次,在BIM学习和使用中,一定会遇到与过去CAD平台下不习惯的情况,可能还会出现一些一时难以逾越的困难,其实这也是每次技术平台提升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短暂状态,作为建筑师应该多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到BIM这一新兴技术,在起步阶段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要求大求全,提出超越自己能力和软件能力的要求。

作为建筑师应该多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到BIM这一新兴技术

畅言网:BIM是市场规范化的产物,是全社会各行业生产标准到位的产物。若想在国内这么不规范的大环境下普及BIM,您认为BIM在中国的发展还存在哪些阻碍?

过俊:BIM要想获得最大价值的发挥就一定需要一个规范化的市场环境,但并不是说在还不规范的大环境下BIM就不能发挥其价值,实际上,仅仅作为工具层面的应用,BIM富含工程信息、三维解决方案这两个特点就已经可以为我们的建筑行业带来一定价值,而且行业内已经出现了不少BIM成功案例就足以说明这一点。在国内不规范的大环境下,要想普及BIM,还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

例如:缺乏符合国内行业特点的技术软件;市场上确实掌握或者了解BIM能力的专业人员;BIM作为新兴技术融入传统的工作流程中还会遇到不少困难,行业内还依然使用二维图纸作为成果交付,等等……这些挑战,有些需要市场规范才能解决,例如流程、成果交付等,有些即使市场不规范,但随着BIM越来越深入行业应用的发展,会逐渐缓解甚至好转,例如软件开发支持、技术人才的培训等。

责任编辑: Helen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九源国际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