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聚焦 > 数字中国 开启BIM时代(一)  > 正文
精确的创造 BIM穷尽设计可能
——访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崔恺工作室建筑师赵晓刚
发布时间: 2011-01-25   来源:网友Lumel投稿 

BIM将会深刻影响世界建筑领域的发展,国际上很多国家开始制定相关的标准,但是在国内只有少数的设计机构从事这方面的实践和研究,中国的建筑师的主要群体对BIM的认知还处于懵懂的状态,在他们眼中还是若隐若现的海市蜃楼。BIM不是软件,不是技术,不是系统,BIM是一种抽象的建筑设计理念,涉及的软件工具也较为庞杂,但当它成为建筑师最得心应手的“神笔”时,它可以幻变出令人惊叹的具象之美。

在较早推行BIM项目实践里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是国内建筑界的先行者,虽然刚刚开始,院里高度重视基于BIM的Revit软件的推广,也着力推动更多的专业协同。本次畅言网记者采访了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崔恺工作室的赵晓刚建筑师,他年轻有为、阳光自信,参与了中国院BIM项目的主要设计工作,对于BIM中国推行的前景、这项理念的应用价值、具体项目的设计经验在本次采访中都有所涉及。凭借建筑师们的集体努力,相信BIM在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将会有一个加速度的蓬勃发展。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崔恺工作室建筑师赵晓刚

畅言网: 美国建筑业有一半的机构在使用BIM,在欧洲、在港台BIM也逐渐成为建筑业的宠儿。在中国BIM尚处于起步阶段,您如何看待这种技术在中国未来建筑界的发展前景?

赵晓刚:在中国的一些设计院里面,例如CCDI,现代集团,云南省院等等,已经开始以BIM团队服务为模式应用建筑信息模型了。最前沿的应用状态已和世界接轨,但是在普及程度和社会环境这两方面,BIM应用的成熟度还有一定差距。

BIM这个词是AutoDesk提出来的,这家美国的软件公司,其软件的功能设置是以美国工程设计标准为基础制定的。也正因为如此,BIM技术才会在美国、欧洲和港台较为普及。

在软件功能功能没有本土化之前,这种技术的普及是有一定困难的。另一个屏障就是中国BIM标准的缺乏,而且是一个完整产业链技术标准的缺乏。在建筑业中,设计行业占有的市场份额微乎其微(2%),没有健全的制度杠杆,四两拨千斤只是一个理想。如果上述两方面困难能够克服,BIM在中国的发展会更顺利和快速。

 畅言网: BIM是指基于最先进的三维数字设计解决方案所构建的“可视化”的数字建筑模型,您认为“可视化”将给建筑设计带来哪些影响?

赵晓刚:可视化解决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沟通。包括行业内专业人士之间的沟通、行业之间以及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之间的沟通。

众所周知,一张图抵得上千言万语。一个三维可视化信息模型可以包含完整的设计成果。所有参与项目的人都可以在一个共同的模型平台上,平等的发表意见,错漏碰缺在BIM模型里面变得易于寻找与发现,信息的传递和交换也变得更加有序、精确和透明。

三维的工作模型可以直接生成平、立、剖图纸,省去建筑师建构三维模型后还要绘制二维图纸的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由于Revit自动生成平、立、剖,使得建筑师对模型的建立需要有更为深入与合理的思考,增强了在虚拟空间中盖房子的感觉,使得设计更加真实。

软件操作页面

畅言网: BIM软件不仅仅是一个设计工具,重要的是建筑设计思想方法的改变,您认为思想方法的改变指的是哪些方面?

赵晓刚:工具的改变不一定能够带来思想的改变,工具的进步更不能代表思想的进步。

比较下面两种行为:面对面的谈话;通过3G视频聊天。前面的行为可以上溯到人类有语言文明的那天,而后面的行为借助了21世纪的实时信息交换工具。但是这两种行为并没有本质区别——同样都是人之间的语言交流与思想交流。不能说孔子与颜回的对话没有他和她的电话粥有思想。

建筑设计的目标仍然是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创造满足各类功能需求(包括审美需求)的空间。工具的进步让我们能够更加精确的创造、去穷尽各种设计可能、以及便于在任何恰当的时间段对设计进行监控和修改。工具的进步延伸了创造的深度、广度和精度,但是创造本质仍然是对现实的批判,仍然是对无限可能性的发现。从这个角度来讲,思想方法并没有实质的改变。

畅言网: BIM平台具有的协同作用、可持续性在绿色建筑发挥的作用、实现建筑产业工业化标准化生产,构建数字化城市等方面,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在未来的数年内,您认为我们应该如何有效推动BIM在中国的发展?

赵晓刚:这个问题其实和第一个问题差不多。个人认为应该从两点考虑:一方面是BIM技术对建筑产业链的整合;另一方面是政府对行业标准的推动。前者是对信息流的控制;后者是制定信息流动的标准。

BIM是建筑信息模型的英文缩写,它解决的问题是信息在行业内或行业间传递和交换的过程中,保证信息的完整和精确,最大可能性的减少信息损失,为产业链整合提供了技术保证。

信息流的传递与交换需要标准,正如货币这种价值流动需要国家和政府制定汇率、税率等各类经济政策。政府制定的标准可以带来行业的公平和秩序,也为国家在控制建筑产业链提供了一个调控手段。

设计项目模型

畅言网: 由于BIM贯穿于整个建筑行业,其应用模型包括设计模型、施工模型,制造模型,运营模型等等,请您谈谈采用BIM软件给各个阶段带来哪些益处。

赵晓刚:设计阶段:计算机辅助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设计质量和工作效率。

施工阶段:BIM模型可以便于施工方理解设计意图,减少施工误差和工程损耗。目前计算机辅助施工可以砌墙了,未来标准化程度足够高时,会出现计算机辅助施工,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

制造模型:目前已经实现,计算机辅助制造,让建筑业向工业、制造业靠拢。

运营模型:汇同目前蓬勃发展的物联网,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让建筑物的运营、管理和使用变得更加智能与互动。

畅言网: 作为中国的建筑师,应有怎样的态度对待BIM的发展大潮?

赵晓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应用和推进。

责任编辑: Helen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九源国际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