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概况
实施BIM管线综合的MEP项目为清华大学新建医院一期工程门诊综合楼,基地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通苑社区内,总用地面积为 10.14 公顷。清华大学新建医院为1500 床三甲综合医院,总建筑面积为225000 平方米。其中,1#门诊住院楼总建筑面积为94510平方米,地下2层,地上13层;建筑高度为63.45米;属于一类高层建筑。
该医院建筑构造复杂、布置变化多、管线最复杂的地下二层到地上五层均为不同的标准层,且层高也不一致。各类风管、水管不仅种类多、分布密集,而且要求布置精准,并尽量节省空间。对于这个项目,依靠通常的2D设计手段已很难完成。在这种情况下,BIM中心与该项目设计人员合作,采用 Revit MEP进行了3D管线布置,与设计人员一起在3D状态下成功进行了管线调整,不仅避免了碰撞,也尽可能地提升了房间使用空间高度。在此过程中,还有效地开展了BIM培训及推广工作。

实施BIM管线综合的MEP项目清华大学新建医院一期工程门诊综合楼
整体组织
该项目采取传统设计与BIM设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项目组分为设计团队与BIM团队,两个团队的协作贯穿项目始终。
软件方面,BIM团队主要采用了Revit 2011系列中的Architecture和MEP,另外还有一些外围辅助软件,如Autodesk Design Review2011等。
院方要求通过本项目的实施达到两方面的目的:一方面通过BIM团队的协助,完成该项目的BIM模型建立与调整,另一方面,BIM团队要完成设计团队向BIM过渡的引导工作。
BIM培训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BIM中心为工作的每一步均设置了现实可行的目标,使关键的跨越和循序渐进的过渡很好地结合。做好概念普及、重点培训、以点带面、示范引导等各个方面的工作。
结构模型创建
为管道碰撞检查的目的,我们需要创建结构模型而非建筑模型,但由于建筑墙体对管道布置同样有影响,因此我们创建的模型中也包含了建筑墙体。下图为地下一层的一部分:
对于高层建筑,按层划分工作集是一种有效的办法。Revit虽然有层的概念,但并没有直接控制层的显示的办法。工作集作为一种协同工作概念下的操作单元,还可以被用作控制层显示的最有效的手段。下图显示的模型中,通过工作集隐藏了中间两层的结构,并隐藏了各层楼板的显示:

Revit更倾向于按构件功能、类别来区分并控制
与AutoCAD不同的是,Revit中没有“图层”的概念。尽管其它一些BIM软件或造型设计软件如ArchiCAD、Bentley Architectur、Bentley Structure、Rhino等仍然使用图层做为重要工具,Revit还是走上了另外的道路。Revit更倾向于按构件功能、类别来区分并控制。Revit将构件按功能、类型做了很多分类,我们可以直接用这些分类控制构件的显示。例如,可以通过Revit的显示开关直接控制楼板或梁、柱的显示。
而对于其它一些需要用户定制的分类标准,如高度小于800的梁、或顶标高比楼层标高低50的梁等,Revit提供了过滤器以供使用。利用过渡器工具,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按自己的标准把构件分类,控制它们的显示效果,如是否显示,显示为什么颜色、是否透明等等。总的来说,Revit按类型分类的手段也是很丰富的,熟练运用会起到很好的效果,缺点是定制不够直观,初学者掌握起来不象图层那样便捷。

由于是高层结构,工作集的划分同时考虑了管道所在层及管道类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