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言网:在国内建筑界BIM应用领域大家都处于摸索的阶段,众多领先设计机构的努力促使一些成功的BIM应用案例纷纷建成,您可以结合具体案例谈谈BIM带来的益处和革新。也可谈谈该技术的优势和劣势?
欧阳东:从设计方法角度讲,我们为什么会选用BIM,我们总结出BIM对设计行业存在八大好处:
第一,三维设计。基于非常复杂的项目,BIM可以进行三维空间变化的表达,利于拆分设计。
第二,可视设计。便于业主事前决策,减少设计的返工量。
第三,协同设计。各个专业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工作绘图,提高整个设计工作的效率;
第四,修改方便。一处修改处处更新,软件会提示调整,实现计算与绘图的融合。
第五,管道检测。机电碰撞是设计行业的老大难,当机电院院长时就想解决管道碰撞的问题,采用机电协调人,也不能很好地解决此问题。我现在意识到,不能依靠人只能通过技术来解决碰撞问题。通过机电专业的管线自动碰撞检测,实现解决机电管道“打架”的问题。
第六,自动统计。通过软件,设计师可以将工程量自动统计及材料表自动生成。相对于人工要精确的多。
第七,提高质量。BIM的工作方式是协同式,可以通过技术监控质量问题,减少错漏碰缺,提高图纸质量。
第八,绿色节能。通过软件,支持整个项目可持续和绿色节能环保设计。
从设计角度,BIM应用不仅仅是为了提高设计产值,提高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提高设计质量,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使我们的企业达到一个国际先进的水准。中国院要在技术革新方面走在前列,也是责无旁贷的。

培训班建筑师和领导合影
畅言网:BIM将对中国院未来产业链的变革产生哪些影响?
欧阳东:中国院在BIM设计方面起步较晚,但是我们有决心和信心迎头赶上,大胆尝试新的设计手段,为中国的建筑设计行业做一份应尽的义务。我们提出的口号是:“改变建筑设计手段,提高中国院的核心竞争力。”现在崔恺工作室、建筑院的许多设计研究室,住宅中心、国际咨询所等多处开花,都展开BIM技术的培训和应用试点,科研题目也在立项。
BIM的应用将对以建筑资源为核心的产业链产生巨大影响,目前我们所看到的还只是应用软件工具,提升设计技能和效率,改变生产模式;紧接下来的生产模式的进步、板块功能的增加都会在产业链的内部发出调整的需求,事实也是如此,每一次技术的进步都会带来结构的改变,从微观到宏观;企业的边界中心划定,产业链的结构必然需要调整。因此,中国院不但要推进BIM技术应用,同时要站在国有大型企业的视角明确中国院在以建筑资源为核心的产业链中的作用和未来位置。在目前的宏观环境下,作为建筑设计行业龙头企业,掌握行业先进技术对整个产业链的影响成为必然,仅仅是跟随领先显然是不够的。就BIM应用而言,必须在下列多方面做好准备:
1、认清行业生产模式的发展方向,通过推进BIM应用范围,不断中国院核心竞争力,强化设计业主;
2、快速通过BIM应用,丰富设计内容,强化中国院在以建筑为核心的产业链中作用和影响;
3、持续重视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持续重视流程和标准的制定和优化,持续重视技术手段的适配和更新;
4、逐步应用BIM取代传统的表达方法,如制图、交流、审批、交付等方式;
5、逐步应用BIM改变传统的合同结构,如施工总包、运营管理等工作关系;
6、逐步应用BIM改变传统的建造方式,如组织、采购、建造、验收等工作流程;
7、大力开展与国外技术供应商的多方面合作,推动知识更新,推动技术进步,引领行业发展。

正在学习BIM软件的建筑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