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聚焦 > 数字中国 开启BIM时代(二)  > 正文
BIM的时代已经来临 我们无需犹豫
——访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BIM小组组长、技术主管杨远丰
发布时间: 2011-03-15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转载自: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畅言网:BIM平台具有的协同作用、可持续性在绿色建筑发挥的作用、实现建筑产业工业化标准化生产,构建数字化城市等方面,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您如何评价BIM在中国目前的表现?您认为我们应该如何有效推动BIM在中国的发展?

杨远丰:BIM在中国虽然起步稍晚,但迈的步子非常大,这与软件厂商的努力推广分不开,也跟国内大型设计院纷纷推进BIM所引起的示范效应分不开。此外,奥运、世博等盛会的建筑设计在行业内引起很大的震动,如何设计、建造这些不同寻常的建筑引发了建筑师们的思考与讨论,BIM技术与理念的普及也在很大程度上与此相关。如何继续推进BIM的发展?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简而言之,我认为应该三方面努力:设计院解放思想、积极实践;软件厂商继续强化功能改善操作;而政府部门、行业机构亦应因势利导,制定相关标准,并研究BIM模型在数字化城市规划、三维报建管理等方面的可行性。

珠江新城F2-4地块项目效果图

畅言网:BIM是市场规范化的产物,是全社会各行业生产标准到位的产物。在全球BIM市场的发展中,中国处于怎样的位置?您认为BIM在中国的发展还存在哪些阻碍?

杨远丰:中国的建筑市场非常广阔,对外资设计公司的吸引力相当大,而他们的纷纷入场,也为BIM的推广带来很强的推动作用,我相信在一线市场,中国的BIM应用将很快跟上全球的步伐。在这期间,BIM在中国面临的障碍可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观念上的转变,这个比较容易克服;另一方面是现实的约束,在建筑市场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大量设计师长期高负荷工作,在这种条件下需要各方努力创造条件来度过转型期。有一点是肯定的:BIM的时代已经来临,我们无需犹豫,只需以开放的心态、进取的精神去接受并实践BIM设计理念,一定可以感受到技术革新带来的新的感觉。

珠江新城F2-4地块项目结构模型

责任编辑: Helen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九源国际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