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聚焦 > 建筑的参数化主义  > 正文
“参数化主义”的崛起——新建筑时代的到来
发布时间: 2010-12-07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参数化主义”作为一种最前沿的当代建筑设计风格,它不仅挑战传统建筑设计理念,同时挑战传统建筑教学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研究建筑发展的业内人士关注。同时这种颠覆性的设计风格,正吸引着大批,尤其是年轻新锐建筑师,以满腔热忱,投入这场设计革命。 

2009年10月,北京建筑设计院邀请了领军参数化主义的探索和积极实践者,来自扎哈,哈迪德建筑设计事务所的总设计师,同时执教于英国建筑联盟(AA) 的Patrik Schumacher博士,对“参数化主义”做了系统阐释。期间, 他还受邀北京“SOHO 中国”做了一场关于“参数化主义”的专题演讲。

2009年10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开展了以《数字思考——参数化原型国际建筑展》的研讨会,邀请当今活跃在参数化主义设计领域的国内外先锋派建筑设计事务所,做项目介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也开设了非线性建筑数字化设计研习班。

同年12月,希腊最大的大学:斯洛尼卡亚里士多德大学,组建了“参数化主义设计实验室”。

美国南加州大学(USC)举行了题为“Intensive Fields”(强烈的“场”)的座谈会,对“参数化主义”展开了激烈的探讨。

讨论在各地蔓延......

“最前沿”的设计风格,在建筑发展“并非最前沿”地区引发关注,是一个信号,参数化主义正以燎原之势,走入越来越多业内人士的视野, 并被逐步推广。

与此同时,英国建筑联盟(AA),以其对先锋建筑的探索与实践,在学界独树一帜, 它始终立于建筑发展的最前沿,是建筑发展的风向标。其主打课程“建筑研究实验室(DRL)”,由Patrik Schumacher率先构想并提议,于1996年与AA的现任校长Brett Steele 共同创立。AA被喻为建筑大师的摇篮,DRL则是“参数化主义”的摇篮。DRL聚焦研究和实践参数化主义风格,成功的走过了他14年的探索历程。大浪淘沙,逆势成长,DRL的阵营不断壮大,不仅成为了AA的招牌课程,同时当AA国际研习班遍及世界各地的时候,DRL的研究课题已经成为其必选的课题。DRL的毕业生在AA的留校教师中占据相当比例,同时在世界各大建筑院校,也有越来越多的DRL毕业生承担起了讲授“参数化主义设计”的教学任务。DRL毕业生以极高的就业率,遍及世界各地最著名的建筑师事务所。

扎哈 哈迪德建筑设计事务所,是当前最引人瞩目的实践“参数化主义”的事务所。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扎哈事务所的媒体关注度在各大建筑设计事务所中高居榜首,公司由创立之始的5人,壮大到如今的400多人,即使在经济低迷的2009年,各大建筑师事务所纷纷裁员的不景气状况下,也一直保持着相当高的国际项目中标率。扎哈事务所的设计从被指为“纸上建筑”,像变形金刚一样,正有力地站起来,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参数化主义”的可行性和发展潜力。

参数化主义正以燎原之势,走入越来越多业内人士的视野(图片来源:百度)

随便做一个网络搜索就会发现,“参数化主义”已经成为相当引发中国建筑学院学生好奇并关注的领域。无独有偶,在一些蒸蒸日上,大规模发展建设的发展中国家,诸如印度,东欧,甚至南美,北非,一批在国外接受了最新的建筑设计理念的莘莘学子,怀着一腔理想主义的抱负,和实干主义的探索,以新锐建筑师的角色,希望把最前沿的设计理念和手法,贡献在自己国家的开发建设中。

5月的广州,广州歌剧院历经6年的历程,最终落成,迎来了第一场歌剧的上演。歌剧院是扎哈哈迪德事务所,通过国际竞标在中国落成的第一个项目,也是至今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参数化主义”风格的大型建筑。广州市民赋予了它一个最新的比喻:诺亚方舟。广州市政府,以其高度的前瞻性,接受了参数化主义风格,让这只诺亚方舟在东方起航,了解参数化主义设计,可以更好的欣赏这个建筑。

----暗流涌动,“参数化主义”在悄然崛起,一个新建筑时代正在到来。

什么是参数化主义?

参数化主义是一种崭新的建筑设计风格,Schumacher(2010)对此做了理念和实践两个方向的诠释。

当现代主义在当今建筑设计领域,长期占据主流的时候,参数化主义革命性的诞生,其意义深远,不在于新的设计手段的运用,也不在于前卫的外形,而是在更深层面,对传统建筑设计观的颠覆。它的崛起,根本上是以社会经济生活形态的巨变作为历史条件。

参数化主义在建筑观上革命性的突破,首先表现在实体论的认识转移(Ontological shift)。即对于理解大千世界中所有实体的基本思维方式的转变。传统建筑设计里,理想的建筑形体,是以我们对实体的认识固守在以“规则几何形体”的归类之下的,比如圆柱,方块,球形等等。这种思维决定了我们对建筑形体的期待,停留在“建筑像建筑”的传统模式,而建筑像建筑的背后,是基于那些我们对习以为常的几何形体的接受,和由此实现的功能理解。所谓“创造性”,也是在传统思维中,对实体理解模式内的形式变化。而在参数化主义的设计中,对于基本设计元素的形体认识,转移到了用全新的“电脑脚本语言”(computer script)来表现并生成的,难以具体描述的不规则Nurb曲面,Nurb曲线,团点,颗粒等等。通俗的讲,即我们能够看得见的“奇形怪状”。参数化主义在实体论层面的认识转变,决定了我们看到的建筑形式上的“前卫”。这种表象背后,是建筑设计观的突破和对功能更新层次的理解和追求,因而就整体风格而言,并非为求“奇形”而追求形式本身。参数化主义风格,是基于我们观察和认识世界的一个全新角度。

参数化主义在实践层面,简而言之,即每一个建筑设计中的基本元素,以建筑师设定的几何参数,通过电脑脚本语言,运用电脑强大的运算能力,按比例拉伸缩放旋转,从而自动生成的,具有内在数字逻辑关系的,千变万化的形体。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参数化主义不等同于参数化,以为它就是应用电脑技术进行参数化制图。之所以Schumacher用了 参数化“主义”,正是以此区分,两者之间有联系,但不能混为一谈。参数化主义和参数化之间的关系在于:参数化作为一种电脑技术,对于参数化主义,是一种工具或者手段,帮助实现其风格。(Schumacher, 2009)

另一方面,参数化技术不只应用在参数化主义的设计中。如果电脑技术发明早,参数化技术本身几乎可以被应用到参数化主义风格之前的任何风格的表现中,其强大精确的作图功能,可以把建筑师从繁重的手绘制图中解放出来,但是他们终归不是参数化主义。参数化主义,需要遵循从探索与实践中总结出的基本设计原则。

值得一提的是,实际上参数化技术的应用本身,就已经挑战了传统建筑教学。今天,先锋派建筑师的绘画功底,并不需要象电脑技术推广以前那么扎实必需,这并不奇怪,这是技术发展的结果。就像有了计算器,有了电脑,“珠算”就不再成为必修课。相机发明之前,如果能画得逼真被视为了不起,今天创造显然比还原真实更有价值。

在具体操作上,不像传统建筑设计,参数化主义设计中,建筑师不画平面图,直接以三维为基础,做空间,做造型。在基本形体框架内,结构,形体,功能慢慢被精确完善。可以讲,追求参数化主义风格的建筑师,直接设计的不是外观,而是设计的“数字逻辑”,这种数字逻辑通过电脑运算转化成了效果图。同时因为有了以三维为基础的造型,平面和剖面是应运而生的。这对传统教学模式也是一个颠覆。

 在以参数化技术作为设计手段的支持下,参数化主义实践,需要遵循如下的基本设计原则:(Schumacher, 2010)

基本设计元素,即构成建筑的基本组成部分的形体是软性,灵活,具有智能化的延展性,可塑性。同时,在不断演进的组织体系中,建筑之间,建筑内的各子系统间,以及到最基本的设计元素,都遵循连续渐变和关联原则。     

换言之,传统建筑设计是在比如矩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最基本的几何体基础上进行设计, 参数化主义正是要杜绝这些固定僵化的几何形体,避免尖锐的直角,直线,死角,同时避免简单重复,和建筑各组成部分之间封闭孤立,无逻辑关联的各自为政。 这些设计原则,决定了参数化主义设计中独有的优越性。

其基本设计元素,比那些非方即长,即圆的死板形体,有更优化的灵活性。各设计元素,及子系统之间,因为参数逻辑,被有机的联系起来,相互有呼应和交流,因而具有更大的适应性和协调性。从视觉上更流畅,有趣,从功能上更能满足个性化和多样性的要求。

在参数化主义风格框架内,设计作品的诞生,就象生物体的自我繁殖,以胚胎发育为例,不是先长眼睛,再长鼻子,先长这一部分,再长那一部分,而是各部分按比例,同时发育成长,这个比例就是所谓的参数。参数不同,所以有了世间生物体的百貌千态。

以总体规划设计为例,建筑群体的生成,它不是简单“克隆”,而是遵循着自然遗传规律,每一单体,传承共性,又有微妙变化,立足于家族遗传基因,在继承和变异中呈现无比生动。通俗的讲,所有设计元素及其子系统之间,是有家族血统联系的非孪生同胞或亲子关系,彼此有差异,又有共性,相互关联,因而不会呈现出简单重复的外形。这就是Schumacher首先引入的所谓“集群城市化”的概念(swarm urbanism)。 在建筑师手中的参数好比基因,通过不同的基因组合,既能呈现变化无穷的形态,同时又实现了其主张的建筑各组成部分之间,或者建筑与建筑之间的连续渐变(continuous differentiation),而不是突兀陡变。

优秀的参数化主义设计,正是遵循了这些基本原则,通过电脑脚本语言参数化之后,自然生成的形体,因为存在内在的数字逻辑,并不是毫无章法的奇形怪状,它是最自然亲和的形体。建筑师的原始灵感,参数设定及其包含的数字逻辑,决定了设计的水准。失败的设计才莫名其妙的搞怪,视觉效果乱七八糟。

 

责任编辑: Helen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九源国际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