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活动 > 春来茶馆 > 品茗论建 畅谈宜居  > 正文
品茗论建 畅谈宜居
发布时间: 2010-05-14   来源:畅言网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春来茶馆”第三期·开幕

人物:牛凤瑞,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韩健徽,中国步行商业街工作委员会主任;吴文一,都市实践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阳,北京新纪元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董事;秦思中,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七所高级建筑师;赵喜伦,原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高级建筑师;刘中强,美国六东方圣国际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总设计师;杨鸿,北京九源三星建筑师事务所副总建筑师;吴帆,北京九源三星建筑师事务所方案研发中心景观部主任;畅言网编辑3人。

时间:2010年5月6日,下午14时至16时30分。

地点:北京,梅兰芳大剧院四层。

独幕剧·探讨“宜居城市”

幕起

“宜居城市”概念在是1996年联合国召开的第二次人居大会首次提出的。面对当时世界各地城市普遍出现贫困、拥挤、堵塞、污染、空间紧张和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联合国提出了一个口号:“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建一个家园,她充满和平、和谐、希望、尊严、健康和幸福。” 著名建筑师张永和认为,宜居的城市一定是可步行的。步行,或者北京人口语中的“遛弯”,应该是城市人独有的享受:出去走走,买点东西,看场音乐会。而在他看来,北京或上海浦东等地却恰恰不宜步行:道路太宽,过街要小跑着才能趁着绿灯未灭时冲过去;交通不便,没有形成购物网络。这样的城市街区变成一组组孤立的岛屿。对于我国的城市宜居性现状,不少建筑师都深有感触……

畅言网编辑:欢迎各位业界专家光临畅言网的“春来茶馆”,畅谈建筑圈热点话题。畅言网感谢在座嘉宾对本期沙龙活动的支持,也希望大家能秉持“畅所欲言”的精神,自由表达观点。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都市实践总经理吴文一吴总作为本期沙龙的嘉宾主持,与各位同仁共同讨论宜居城市这一话题。

 

都市实践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 吴文一

吴文一:大家下午好,我是都市实践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文一,我们事务所是由孟岩、刘晓都、王辉三位设计师在十年前创立的,几位主设计师以前都有在美国攻读硕士学位的留学经历,于是回国后便组织了一个民营建筑事务所,大家共同打拼一番事业,所以也借此简单介绍一下我们事务所在国内做建筑设计的一些经验与经历。

我们事务所现在北京、深圳两个办事处大约共有80余名设计师,经过十年的沉淀,现在事务所基本上多数是在做公共建筑,这可能与我们刚刚入行时所受接触的一些理念有关。

首先,我来简单界定一下“公共”这个词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含义。在中国“公共”一词的基本意思为:公家的,政府拥有的,由政府来管制,缺乏对于普通公众的开放性;而在西方,“公共”一词的含义恰与国内语境下的语义相反,“Public”表示大家均可以自由出入,社区、商业设施甚至包括一些公园、美术馆都是免费出入的,我们这些年来也一直是在公共方面、宜居方面等一些更接近人的尺度的角度上去做建筑设计,所以无论所做的高层建筑还是小型建筑,我们事务所的工作切入点都是从这个设计如何去影响所在社区入手,并以此为其优劣的评判标准。

比如,以前我们在深圳做过一个公园案例,之前这个地方比较杂乱、乱停乱放,在与当地政府接洽时,他们是希望这个地方经过整治后能够变得更为宜居,当时政府给我们的建议是做一个美术馆,然后附带一些停车场的配套设施,周围用围墙与外界隔离开来,按时开放,下班关门。

但实际上,这个案例所在地虽然比较乱,但这个地方内含了一种生气,周边居民多为一些外地打工的低收入人群,这些人无处可去、居住条件比较差,所以这块地就变成了他们的“客厅”。如果按照之前政府任务书实施,这块地方盖美术馆加停车场然后用围墙围起来,理论上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按照这个思路去规划,这块地方周边原有的那些住户将无处可去。因此,我们在坚持大的规划方向不变的前提下,对这个政府规划方案进行了一些改善。美术馆、停车场的规划不变,但是将停车场从地上“移到”地下,上面的空间还给城市作为一个公共广场。尽管也有一些围墙,更多是象征性的、甚至可以当作广告牌使用,之后这个广场就变成一个非常活跃、自然的公共空间,周围居民可以在这里进行纳凉、下棋、喝茶等一些休闲活动,类似于上世纪70/80年代天安门广场及周围胡同相呼应的那种人居环境。当时美国纽约时报建筑专栏作家来到深圳去参观这个公共空间时,对这样的处理方式感到惊诧,觉得非常城市化与人性化。因此,我认为,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在奥运、世博会后,我们更应该去关注城市边边角角、细部的社区生活,我们也是一直这样去做,更希望继续做下去,也希望有更多的机会与大家交流、合作。

下面有请大家做个自我介绍并就今天的话题做些交流。

 

中国步行商业街工作委员会主任 韩健徽

韩健徽:我们委员会主要关注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及商业街区规划,包括步行街,是商务部主管下的全国性行业协会,主要是在全国商业网点、商业街区包括商业地产规划方面做一些行业指导,也为各地政府商务主管部门做一些具体指导。

吴文一:您的单位是从政策上指导还是技术上进行指导,或者是两个角度同时进行?

韩健徽:政策上是我们前期进行调研,起草方案,之后相关政策则由商务部进行颁布。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国务院从城市经济发展的可持续角度考虑,非常重视城市商业街发展的情况,同时商务部主要针对内需,发布了不同的商业发展管理等规范。

尽管商业街、商业网点发展偏向于经济管理方向,但商业街的发展等项目也是城市规划的一个子规划,均会与建筑设计及城市规划发展有所相关,因此能够参加今天的讨论相信也会有很大收获。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原主任 牛凤瑞

牛凤瑞:我是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退休干部,所在单位之前是一个独立发展的研究机构,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发展与环境两个方面,城市发展包括城市发展战略、城市定位、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以及专项规划如金融界、CBD等区域发展的专项规划。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们的研究方向逐渐偏向于社科方向,并且向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综合性方向发展。现在我们研究院对于环境与城市发展的研究分类较为细化,包括全球气候变化、二氧化碳减排、垃圾处理等多个方向,从城市经济学与环境经济学等方向进行研究。

 

美国六东方圣国际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总设计师 刘中强

刘中强:我大学本科是学习建筑设计,后来进入清华大学攻读研究生学位偏向于城市规划,但因为我的导师是做中国风景区规划,因此我的课题也比较偏重于中国山岳风景区的资源保护与开发问题,当中涉足到许多生态、地理和地貌系的课程,我的研究方向就偏重于园林、风景区的规划;之后再到美国主修城市规划,但更偏向于社会学方向,如更注重社区、邻里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美国工作九年主要是做咨询,2002年左右回国开办公司。

从公司成立到现在,所涉及的范围主要是从规划到建筑再到景观,基本上是多角度多维度涉足,而没有特别专注于建筑过程中的某一个环节。2008年我们公司曾参与天津市环内地区城市设计大会战,当时有20多家公司参与竞争,其中遇到很多问题,但其中也有很多启发,如政府所要的东西与市民的基本利益怎么样通过一次革命式的,或者会战式的对待技术手段的方式来把城市规划向前推进一步。

现在我们在商业地产也有几个项目正在进展,在这个领域我们提出一个“城市道路灰空间”的概念,包括道路、主干道、次干道等交通空间到建筑之前的过渡空间如何规划设计。以北京为例,作为步行人,很多时候空间体验是很痛苦的,随着城市交通的膨胀,城市道路建设将许多并非为机动车设定的空间规划挤压,抢了步行人群与骑自行车人群的空间。我们认为,步行与骑自行车人群实际上才是这个城市的活动主体,而现在空间规划的准备对于这群活动主体所占比例的考虑是比较少的,因为当经济发展之后,如何从细节去考查大群体的生存空间与生活质量,在这方面现在政府所表示出的一些姿态是积极的。

刚才听韩主任提到国家在法律法规方面考虑如何进行城市规范与规划控制,我非常认同,因为中国城市的规模、需要关注的空间都比美国城市要大很多,从这个话题也能够引起我们对城市发展的一些思考。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七所高级建筑师 秦思中

秦思中:大家好,我是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七所高级建筑师,这些年考虑到社会化的分工,现在我们所在院所涉及的项目比较综合,主要偏向于党政军系统的项目,商业地产涉及较少,但从我个人的工作经验来看,由于做政府的项目比较多,感到压力不小,很多时候会不由自主的按照甲方的要求来进行,如果不“妥协”,很可能项目的继续推进会遇到困难,因而不能够较为自由的进行设计师自身的发挥。政府部门的项目会有很多政策、法律法规的要求与约束,但有时面临的情况比较复杂,虽然能够通过各种方式变通向前推进,但能够真正实现绿色、节能等方向比较困难。

责任编辑: 畅言网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九源国际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