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前一个10年,于中国的各类建设,是一个大发展时期;于建筑设计,更是一个大发展时期。在这个欢欣鼓舞的大发展时期,中国的建筑设计无论从体制、机制还是规模上,均经历了强烈的阵痛,而新生过后仍有百病缠身之嫌,但负病战斗,总有康复的前景。生存在这个行业中的具有知识分子情结的建筑师群体,在这种新旧交替、内外撞击、上下博弈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经历了喜悦和痛苦,并在艰难与胜利的纠结中前行,一如我们这个社会。

图片来源:百度
外文名称的中国设计公司
它是个矛盾体——中国设计公司,却有个外文名称。既然是中国的,何不用汉字而要用外文?首先,用外文显得洋气,就像入驻北京东边商圈的许多公司的员工,中国人,人人有个英文名,平日相互之间用汉语招呼,也必先称英文名;而在与他人交谈时,也会时不时口吐英文,极像对于这些个词语,他们只会讲英文而不会讲汉语。
中国设计公司有个洋气的名字无可厚非,在国外注册的公司不在讨论之列,而出现这种现状的背景却值得探讨。就说建筑设计公司,之所以需要个外国马甲,也是形势所迫。近些年来,我们一直诟病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这句话,即便今天,在某些为数不少的地区,这句话仍然强烈有效。
有外文名称的公司有这么几种:一,本来就是外资的公司,鬼佬坐阵,中国人干活;二,中国建筑师在国外注册的公司;三,中国人在中国注册的公司,言称外资。奇怪的就是这第三种。
但无论如何,总是有苦衷——去竞标,外资公司总能在甲方的影响中占得先机,比如中国的二三线城市认来自一线城市的建筑师,一线城市认国外的建筑师。如果要取得项目的设计权,先妆扮一番总不是坏事。
其实,中国人民还没有从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阴影中走出来,信心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欲改写历史,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同志不仅包括建筑师,还包括大部分的国人。
装点门面的外籍建筑师
这里所说的外籍建筑师,非华人,是纯的外国人,特指来自欧美国家的建筑师。从当年中国建筑师惊呼狼来了,到现如今的狼替羊看家护院的蜕变,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建筑设计的确在逐渐进步。
然而在进步的同时,我们仍旧能感觉到中国建筑设计的不自信。作为记者,笔者经常会去造访设计公司,常常看到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白求恩,问及他们的情况,公司的人也会据实相告:没有什么有影响力的作品,就是来装装门面。
何时,这些曾经让我们望其项背的外籍建筑师成了设计的装点物?没有这些外籍建筑师在公司,公司的发展会受阻吗?答案是,会。
近几年来,在生意场上,不单单是设计,租个外国人并不是罕见的事。谈判时唱主角的是中国人,敲边鼓的是外国人,唯有如此,接到这单生意的可能性才够大,也因此衍生了可凭异国风寻租的一个奇怪的行业。
这似乎又回到了国人对洋人的崇拜上,但在和甲方的实际接触和项目的实际操作上,很多时候是中国的建筑师在起关键性的作用,而在设计公司穿梭和做沉思状的外籍建筑师也仅给人造成我们有外国人,我们是国际化公司的影响即可,标以国际化便有获取项目的最大可能,顺道也给公司壮壮胆。毋论何种理念、技术、主义,拿到项目才是王道,谁让咱是在做生意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