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聚焦 > 车站机场建筑巡礼  > 正文
烟台新火车站
发布时间: 2011-02-18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烟台火车站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2006年开始动工改造,2008年完成烟台新火车站的建设并投入使用,总占地面积18.6万平方米。烟台火车站目前日均发送旅客6500多人,日均收发行李984件,高峰期更是高达11000多人和1400多件。

旧时情况

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烟台火车站,经历了50多年风剥雨蚀,除主体正面为普通的二层建筑外,其余多是平房和临时建筑,整个站房外观与现代城市极不相称。其站房由于建成时间长,建筑烟台火车站(19张)标准低,功能分布布局严重落伍,更因年久失修损坏严重,站房和风雨棚每年都需进行大面积修补,行李房等部分建筑已被确定为危房。不仅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容的港城客运需求,而且由于地处市中心区,与不断发展的烟台形象“落差”越来越大,日益尴尬地挂在烟台的脸面上。  

而现在的火车站站房总面积仅为7600多平方米,候车大厅和售票大厅总是人满为患,特别是客流高峰期,更是拥挤不堪,安全隐患极大。更令铁路部门头疼的是,由于站台设置不合理,旅客进出站台需绕行一里多路,乘客的不满让铁路部门万分无奈。烟台火车站现有站台两个,一号站台是露天站台,二号站台是建有风雨棚的主站台,进出二号站台必需绕行铁路终端,平均行程500米,最远长达650多米。同时,由于站房、站台在布局和功能上的不合理,行李房的货物运输车,以及进站接送贵宾的汽车,都需要占用旅客进出站通道,人车交混,给广大旅客造成诸多不便。  

站外广场更是一片混乱。烟台火车站与烟台港客运站临近,每天都有数万人经由站前广场进出。目前的站前广场不仅没有必要的休息、休闲空间,而且人流、车流密集,屡屡因安全隐患和环境脏、乱、差而被媒体曝光。

改造必要性

众所周知,铁路和公路一样,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动脉。作为蓝烟铁路的终点,又地处烟台人流、物流集散地,坐落在烟台脸面上的火车站,难以与快速发展的烟台城市建设相协调,难以体现烟台对外开放的窗口形象。随着烟台市旅游产业迅速发展,烟台站的客运要求已从建站之初单一的探亲、出差向复合型的商务、度假、学生流转型。随着烟大轮渡、德龙烟铁路的建成,必将使烟台站的铁路客运量大幅度增加,铁路与水运、公路的转运量也将进一步增加,不仅火车站需要改造,站前广场、港口客运大厅等都亟需全面改造。

改造方案

前期准备

市民的呼声、媒体的呼吁,这一切,市委、市政府领导都看在眼里。  

“火车站是烟台的脸面,作为城市建设主管部门,我们同样迫切希望火车站尽快改造。然而,火车站改造不单是改造一个火车站的问题,它涉及港站区片整体规划、拆迁、过渡工程建设等方方面面。更主要的是必须充分考虑和发挥其功能,使其与烟台城市建设相适应,与烟台长远的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提起火车站改造从立项到确定改造方案再到最终实施中间漫长的过程,市发改委副主任宋吉良感慨万千。  

很快,火车站工程正式列入重点工程计划。在数次征求和吸收广大市民以及铁路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国际招标确定了由五洲工程设计研究院与日本株式会社昭和设计联合设计的火车站规划设计方案,并由济南铁路设计院进行修改完善。随后,我市开始就规划方案问题与济南铁路局开展接触和磋商。经过多次研究协商,铁路部门原则上同意了当时的规划方案。

新火车站方案

规划方案确定后,我市组建了火车站改造工程前期工作班子,根据铁路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开始优化和调整设计方案,并全面展开拆迁摸底,同时对工程建设有关问题与铁路部门进行协调商议。由于铁路设施建设有一套复杂的审批程序,需要经过青岛铁路分局、济南铁路局和铁道部等部门逐级报批,因此,方案在一直不断的优化调整。不仅要考虑港务局货物进港专营线和铁路线的正常运营,还要兼顾附近交运、金属材料和钢管厂等诸多单位。

2005年年底,根据铁路“十一五”规划布局,省铁路部门将青烟威荣城际铁路纳入省“十一五”发展纲要,同时德龙烟铁路也通过铁道部建设立项,这都对烟台铁路客运未来提出了更高要求,建设部门必须对已经基本成型的火车站改造规划方案进行二次调研。重新核定烟台火车站客运能力,此前大量工作被推翻,几乎面临从头再来的局面。从站房改造到港站区片开发,以及“青烟威荣”城际铁路和“徳龙烟”铁路的出现,也给改造方案增添了大量的变数,整个方案可以说是数易其稿。

最终确定

抛开因铁路线路调整导致的烟台站客运要求的变化,迅速促成火车站改造?还是推翻几年来的努力,重新核定烟台站客运负载,重新设计改造方案?在短期政绩与长远责任的选择中,市委、市政府和建设部门在百姓“火车站改造为何迟迟不动工”的质疑和不解中,坚定地选择了后者。

“火车站改造涉及资金近10亿,我们必须吸取南通火车站和南京火车站建设的教训,认真论证每一个环节,保证烟台新火车站50年内不落伍。”市建设局高庆波局长给记者讲了两件、国内火车站改造中发生的“事故”:一是南通火车站因前期缺乏调研,导致竣工后无法适应突变的客运量,建成仅两年便被迫推倒重建,造成数亿元的建设资金浪费。二是南京火车站1999年因火灾被迫重建,但因考虑不周,边建边协商,导致工程一干就是五六年。“权力越大,责任越大。建设局作为城市建设的主管部门,任何的失误都可能造成难以弥补的经济损失。国家号召建设节约型社会,烟台绝不能让南通和南京火车站的历史重演。”高庆波局长说。  

2006年4月7日,市委、市政府决定对烟台火车改造工程方案重新论证,对城际铁路等铁路框架调整可能导致的烟台站客运需求的变化进行全面考虑,邀请专家召开烟台站项目方案论证会。  

同年5月24日,青烟威荣城际铁路预可研论证会议在烟召开。会上,专家对烟台铁路客运布局进行了科学的分析、调研,并确定火车站改造方案由前规划设计的3台5线,最终调整到5台8线,确保了烟台火车站的远期客运能力。   

2006年6月17日,在经过1个月的方案紧急调整后,烟台火车站改造方案评审会在烟台召开。  

2006年7月28日,重新调整后的方案,顺利通过铁道部审查。   

2006年8月18日,烟台火车站改造客运过渡站工程通过专家评审。8月31日,有关部门正式签发烟台火车站改造审批文件。此前,市委、市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签定了贷款合同,落实了火车站改造项目所需资金。  

至此,备受市民关注的火车站改造,历经4年艰辛、无数次的修改审定后,终于迈出了实际改造的步伐。

烟台新火车站

建设完成

  在火车站规划方案设计过程中,市政府将火车站扩建与港站区片的开发改造,与烟台城市发展定位和城市总体规划,与半岛城市群的发展方向和青荣城际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与运力的现实需求和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等进行统筹考虑,按照功能性、系统性、先进性、文化性和经济性的要求,坚持港站一体、经济适用和旅客流线简洁便捷理念,对方案和初步设计进行了反复优化和调整,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最终确定站场按五个站台八股线路进行改造,确保50年不落后。2008年是奥运年,也就在那一年年底,我们每个烟台人期盼已久的火车新站,将正式投入使用。设计50年不落后的烟台火车站,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成为烟台一道靓丽的风景。新火车站的存在,那时将不仅仅是对于提高铁路旅客运输能力,提高烟台站旅客的集散效率,更是烟台对外窗口的一道标志性风景。正如同它设计的寓意一般,展示开放的烟台广阔的胸怀。

港站一体

最终敲定的火车站改造工程远期规划至2030年,具体规划范围,东起海港路,西至青年路立交桥,南起北马路,北到进港专用线。主要包括新建烟台站主站房、港站连接体、站场设备配套改造和南北广场改造建设,总用地面积为18.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7万平方米,计划投资约9.4亿元。   

新建火车站在规划中坚持了港站一体的设计,将火车站与海港客运站融为一体。综合站房即大拱及中间平台为中心,分东西两部分;站房客运房屋紧邻其两侧布置,地区商业中心靠东集中布置,最东侧为港站连接通廊。站房客运室部分主要包括普通候车室、售票厅、软席候车室、母子候车室、站内商业和办公服务用房;地区商业中心按照大型商场的形式布置,便于以后的灵活分割。大拱平台既可作为联系南北广场旅客进站的通道,同时,由于面积较大,又可作为休闲广场。

城市之门

突出的设计是正门巨大的圆拱“城市之门”。整个建筑物南北进深:大拱东西长474米,轴线间距  烟台火车站:城市之门165.5米,其它部分进深102.5米。站台上除高架建筑外,其他部分均设钢结构站台无柱风雨棚。并配置新建出站地道,装修后净宽度不小于8米,净高度不小于3米。

“城市之门”立面造型寓意“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体现烟台市展翅欲飞的新形象和营造“新城市大门”。为了突出整体建筑的体量与气势,形成大海阳路的对景,烘托出彩虹巨拱的城市形象,两侧建筑以客运房屋与地区商业中心相结合,并与未来港口客运站形成统一整体设计,采用站台风雨棚与站房合二为一的建筑形式,形成以“城市之门”彩虹巨拱为中心,两侧翼水平舒展,仿佛在浪花和水平线映衬下,格外醒目。整体气势宏大。为突出建筑立面的整体感,同时又考虑建筑物的节能要求,幕墙采用铝塑板与玻璃相结合的立面设计,达到两全其美。

责任编辑: Jing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