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四川省郫县新民镇
委托人:钟明
建筑师:刘家琨
合作者:汪伦
结构工程师:赵瑞祥
承建单位:四川大营造工程有限公司

鹿野苑石刻艺术博物馆
建筑师刘家琨设计的鹿野苑石刻艺术博物馆已成为一个旅游景点,它用永恒和现代手段将我们从日常世界带到一个非凡的意境。像今天的大多数旅游景点一样,该博物馆的第一个场所是一个停车场,游客在这里下车并开始步行。树木将停车场与博物馆隔开并将府河河畔的10亩平坦土地分为几片不连续的区域,从而创造了一个可以经过和体验的空间序列。
鹿野苑这个名称来自汉字鹿野,它意味着一个鹿跑的原野并指有佛教教义的地方,其中塑有释迦牟尼的化身,建筑师为游客设计了一条蜿蜒的小路,一条支路将游客带到一个设有办公室和储藏室的简单辅助性建筑,另一条支路越过一个以旧稻草农舍改建的讲堂,经过一片竹林间的空地,最后通向跨越小莲池的长混凝土坡道。“沿着森林散步然后穿越它的过程对营造心理空间序列很重要,”刘家琨说。建筑师通过使游客在行进过程中欣赏到景色的转变从而为游客参观博物馆做好铺垫。随着坡道伸过池塘,坡道缓缓升起,从两株柳树之间临
空穿越并引向半空中的入口。
刘家琨运用虚实对比为从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到宋代(公元960—1125)的佛教石雕创造了生动的展示场景。这座面积达900㎡的博物馆由混凝土构筑而成,贯穿室内外的入口坡道直达二层,游客由坡道进入博物馆,穿过一个两层高的空间来到展室。二楼的展示空间环绕一个屋顶庭院,经由室外楼梯上至一个有顶的楼梯平台,这为二楼的展示空间增添了吸引力,并为欣赏府河及四周区域景色提供观景点。在一楼,建筑师布置了更多的展室以及一个小型多功能厅和一个办公室。
刘家琅在博物馆室内使用了和外部相同的粗糙的混凝土墙,赋予博物馆以几乎是“地下宫殿”般的感觉,游客由顶层向底层游览。他通过在建筑物的砖石体块的交接处插入通透的玻璃(以保护艺术品不受太多日光照射并强化虚与实、天与地之间的对比)增强这种效果。
因为馆内展示的是石雕艺术品,所以刘家琨想让博物馆本身来讲述一个“人造石的建筑故事”。为达到这一目的,他用混凝土框架建造该建筑,并采用了浇筑混凝土和页岩砖这种非常组合的复合墙。了解到四川省当地建筑业的局限后,他以内层砖墙为模板来使外墙混凝土浇筑时保持垂直。还将页岩砖用作模板来塑出混凝土上的网格图案,由此可形成墙壁纹理并掩盖素混凝土上的瑕疵。
当发展中国家的许多建筑因为与当地文化或建筑传统缺乏联系而看起来像是国外建筑时,鹿野苑石刻艺术博物馆却深深根植于其所在的场所和社会。建筑师使用粗糙的材料和强烈的现代形式语汇,创造了一个戏剧性的展示场景,更有助于增强博物馆艺术藏品给人们的心灵震憾。在此过程中,他展示了如何用原有建造技术和新方法加深我们对自然、艺术、环境、和建筑的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