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古斯特·佩雷
勒兰西圣母教堂把埋没千年的混凝土材料重新发扬光大,这个点石成金的人便是建筑师奥古斯特·佩雷……
一战之后,欧洲的天空依然布满阴霾,艺术的发展缺乏动力,而法国建筑师佩雷用灰色的混凝土,把低迷混沌的世界,撕开了一个口子。勒兰西圣母教堂,纪念的正是那个瑰丽的时刻。神说要有光,神父说要多点人,于是死理性派的佩雷,就打开了无数扇的小窗子,让光线彻底地泻进来。

勒兰西圣母教堂
生平简介:
奥古斯特-佩雷
1874年2月12日生于比利时的布鲁塞尔,佩雷是靠近克兰尼(Cluny)大修道院附近小镇勃根地(Burgundy)人,1954年2月25日逝于巴黎。法国建筑师兼工程师,一般会认为这最先体认如何应用钢筋混凝土作为建筑表现手段的建筑师,与克兰尼(Cluniac)修道院的传教士们,其严格的技术手法之间必有一些关连。
佩雷的父亲原为石工,1881年后在巴黎从事营造业,后来全家移居巴黎,就读于法国美术学院(Ecole de Beaux-Arts),师事Gaudet,1897年突然中止在学院的学习,辍学回家以继承父业,与其兄Gustave共同经营佩雷氏公司(Perret Freres,constructeure en beton arme)专从事钢筋水泥的建造。在1892年登记专利。
佩雷,从事钢筋水泥的建造,初学阶段时所建造的首批建筑物(位于巴黎,Franklin路上的公寓,1903年;位于巴黎的Garage Marboeuf汽车库,1905年;以及也是在巴黎的香榭丽舍剧院,1910年至1913年)钢筋水泥方法应用到从木匠处学得的圆柱和梁的系统中。据传他将新古典主义的特征移接到此材料上(如在巴黎的Mobilier National,1931年;1937年的公共工程陈列馆;位于的Saclay原子研究站,1947年;Le Havre港的重建)。
他的圆柱及梁柱系统,整个骨架结构方法的精髓,与骨架的组织过程完全一致。他对新材料的使用创造许多今日仍被认为值得模仿的建筑物。位于Le Raincy的圣母院(Church of Notre Dame,1992年至1923年)。新古典主义的Perret承传了哥德式教堂的弦月窗。构架与构架间填入物的卓越表现,已提升到信条的程度且导向一个另人想起Gabriel或是Schinkel的最纯正作品的新型式概念,伯瑞特的钢筋水泥样式是新哥德式的,以古典主义呈现出。
建筑成就:
首倡以钢筋水泥作建筑材料,为发展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先驱,使用钢筋混凝土特有形式发展成功之第一人。
佩雷是建筑师公会的首位主席,并被选入法兰西学院院士。
1903年按照Chiosy主张的歌德式特色,与其父、其兄合作建造了巴黎第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多层建筑:巴黎法兰克林路公寓(Apartment building,25b rue Franklin),为给予加强水泥完整建筑印象的第一位法国建筑师。
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的技术于1892年由Hennebique在工业建筑上取得专利,但那时水泥表面总要敷上石灰、砖或其它材料,不是纯粹的钢筋水泥建筑。直到1922-24年,佩雷颠峰之作:勒兰西圣母院 (Church of Notrn dame in le Raincy)出现,才有了第一幢完全用钢筋水泥盖成的建筑,对建筑的发展及革新影响很大,解决了建造大量钢筋混凝土的问题。

圣-约瑟夫教堂

圣-约瑟夫教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