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聚焦 > 用世界语言引领中国设计  > 正文
齐欣:“守株待兔”的超然智慧
——访齐欣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齐欣
发布时间: 2011-06-07   来源:网友人生如戏cc投稿  转载自:齐欣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畅言网:您是设计主张是什么?

齐欣: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设计主张。如果有的话,就是每块土地上的每个项目都是独特和唯一的,它有权享有独特的思考和待遇。所谓因时因人因地而异。

畅言网:海归建筑师凭借理性开放的视野和高水准的专业服务,把种种最新的设计理念和手法带到中国,在这个在建筑业比较保守的市场中大显身手,在这个过程中您是怎么使业主信服你的?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齐欣:国外的生活和经历对我来说是多了一个参照系。我现在的工作方法和态度跟国外的那段经历关系密切,但并不意味着能把国外的方法和态直接度搬过来。工作中需要将国内外背景叠加,形成新的视角。这样才能使目前的工作状态比在国外时有所升华。

中国的市场并不保守,至少比多数国家开放。

让业主信服的唯一条件是你做出了让他满意的设计。

困难,可能就是和业主之间的矛盾。我们的业主大多是找上门来,对我们有预盼,所以困难会少一些。当然,矛盾也有,方案会被颠覆。这时,你会难受。但只要业主的意见不是无事生非,就需要建筑师耐心地寻找答案、化解矛盾。若能将业主的意见变成动力,化被动为主动,就有望获取双方都满意的结果。

畅言网:您比较欣赏的境外事务所和建筑师有哪些?中国建筑师应该如何使中国设计走向国际化?

齐欣:我不太关心别人在做什么。我看杂志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别人已经干过什么,避免和别人撞车。我所知道的几个国际大腕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各有让我欣赏的地方。

中国建筑师的进步不光要靠建筑师的努力,而需要整个社会的进步。因为建筑的参与者太多,建筑师的作用有限。有些行业,比如绘画和电影,中国很快就在国际上拥有了一席之地,因为它的投资不大。绘画只需自己画就行了,没人管你,也不需要多大投资;电影也只需要制片人、导演和演员的共识。而建筑除了牵扯到投资方、管理方、设计方和施工方外,还需要整个社会的文化认知到达一定的程度。

关心中国建筑师走向国际社会,多少是一种冷战观念,老想着和谁较劲。现在没那么多事儿,是地球村的概念,是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大家不分你我,取长补短,相互依存。

良渚文化村规划

 畅言网:如何看待外国建筑师的大量涌入中国?

齐欣:中国建筑环境优越,才会吸引他国建筑师的涌入。他们玩命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却无用武之地,我们正好可以趁火打劫一把,何乐不为?但那些建筑师干得多数是些伟大的工程,与我们无关。哪怕中国的那些你说的“做强做大”的设计机构干的事业也与我们无关。我们只捡那些大家不想干的事干。

畅言网:目前国内比较活跃的建筑师,大部分都有海外背景,你认为现在年轻的建筑学子们去国外进行深造是非常必要的吗?

齐欣:不谈专业,单纯从体验人生的角度论,出国是件挺值的事儿:它让你几乎活了两辈子。从专业的角度论:建筑说到底是件文化的事儿,光坐着不动,抄些形式,是很难把设计做好的。你的生活积累越多,思路才能越开阔。

我开始在国外的事务所工作时,人家觉得好的东西我觉得不好,人家觉得不好的东西我觉得挺好。逐渐,人家觉得好的东西我也觉得好了。最后,我做的东西别人也会叫好。这和生活的经历恰恰吻合:从不喜欢到喜欢他们吃的东西,从不觉得他们的笑话好笑到能跟别人开玩笑。这就是文化,不是单纯的技巧。

当然,没出国深造的建筑师,也有通过挖掘本土文化而成功的,这很了不起。另一类主要靠学习。但学习毕竟不是抄袭。这时,出去溜达溜达就显得很重要了。

畅言网:您如何看待中国建筑设计发展现状以及对未来有哪些期许?

齐欣:对未来我没什么期许。中国这些年的发展都遵循了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思路:摸着石头过河。就如同踏着云彩走路,只知在向前走,却不知在向哪儿走。比如,我们一直在加宽道路、增加住宅面积、购买汽车,等都干完了,发现这玩意污染环境,把世界给毁了。于是开始提倡低碳、环保。探索过程中,会自然生成出未来。这个未来不管好坏,都会和过去有很大的差异。

畅言网:您有哪些话想对现在学习建筑的年轻人说?

齐欣:中国人比较追求高学历,而建筑设计和学历没有很大关系。当年,我在清华建筑系读了五年,同时期其它院校都是四年制。这么多年过来,实在没觉得读了五年就比读四年强。我不是反对修硕士或博士,但那是为了进入学术的领域,为搞教学或科研做准备。如果真想做设计,实践是最重要的。我最有用的东西都是在实践中认识和积累的。

 

 

西溪会馆

责任编辑: Helen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九源国际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