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市实践合伙人刘晓都
如果建筑圈里“海归”可以算作一个类别的话, URBANUS都市实践的确是个地地道道的海归派事务所,它的几位创始人全是生长在红旗下又赴美国学习、工作多年后回国发展的。海归的过程其实并不轻而易举,每一条回国创业的道路上,一定都有许多特别的故事。畅言网近期采访都市实践合伙人刘晓都,听他讲述创业之路的故事和批判性的设计思想。
畅言网: 您出国留学(国外工作)的收获和回国创业的初衷是什么?
刘晓都:1990 夏, 留校六年之后我辞职赴美攻读硕士学位,为在清华大学的教书生涯画上了一个句号。美国中西部的俄亥俄州南部迈阿密大学( Miami University, Oxford, Ohio )的全额奖学金相继成就了我和几个清华学生包括孟岩、姚东梅、王辉、王玉等的留学梦想,这些学生的优异成绩使得该校对清华学生情有独钟。我和孟岩、王辉在美时期的联系也由此而深入起来,相似的成长背景为大家后来的亲密合作奠定了一个坚实基础。后来我们相继毕业离开迈阿密大学。我辗转来到了南方的亚特兰大市(Atlanta) 的一间小型建筑事务所里工作,孟岩赴纽约KPF 事务所,王辉则加入纽约GANSLER 事务所。这期间我们之间的联系从未间断,友情联络以及专业信息的沟通与日俱增。
在美国的工作生活虽然舒适安逸,却无法引发我的激情,终于在1994年,我带着积攒多年的梦想飞回中国寻找创业之路,开始了中美之间空中飞人的生活。承蒙我清华导师关肇邺先生的关心,回清华继续执教也曾是我的选择之一。在其他朋友的邀请下我开始接受一些国内的项目,大多为概念性的方案设计,这期间主要设计工作是在美国完成的。与此同时孟岩和王辉也在纽约关注着回国创业的机会并进行着许多尝试。这期间我们经常会就这些方案进行设计探讨并交流回国创业的理想,那时彼此之间尚无实质性的合作。
时至 97年我回国创业的决心已基本坚定了。1998年初我应清华同学毛晓冰(现城脉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裁)邀请参与他承接的一个深圳城市设计项目,遂彻底辞去美国公司的职务来到了深圳。在深圳我意识到单枪匹马实力薄弱的状态并不是很理想,于是开始正式邀请孟岩、王辉介入设计工作,三人的通力合作使得设计成果质量出现了根本性的提高,并在评审中得到规划国土局很高的评价,这打响的头一炮奠定了我们日后合作的基石,也为我们在深圳之后的创业打开了一个窗口。

都市实践合伙人 孟岩、刘晓都、王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