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智慧建筑资料图
在台湾地区,人们把“智能建筑”称为“智慧建筑”,而且对于什么样的建筑才是“智慧建筑”,也有一套完整的评估体系——智慧建筑标章评鉴审查体系。该体系共有7大指标,分3个阶段进行评估,通过评估的建筑将获得标章。而作为民用建筑之一的医院建筑也在其范畴之内。
7大指标
资讯通信指标
指评估网络资讯及通信系统,提供资讯通信服务能力。如是否设置了宽频光纤电路接取广域网络,是否提供建筑物内多家通信公司信号,使通信无死角等。
安全防灾指标
主要评估自动侦测系统与“建筑防灾”及“人身安全”相关的防护设施。如防火系统、防震抗风系统、防水系统、防盗系统、防破坏系统、防有害气体系统、紧急求救系统等。
健康舒适指标
评估“视、音、温热、安全、水与电磁”环境等维护健康、舒适的自动化对策。如自动日照调节装置的设置、照明设计、色彩设计、噪音防止对策、气流与气压的侦测、空调设计等。
设备节能指标
评估建筑物空调、照明与动力设备等系统节约用电与省能的方法与利用再生能源产生的效益。如空调主机性能系数是否符合“能源局”现行标准,是否对日光进行充分利用,采用高效率节能灯具等。
综合布线指标
旨在评估单体建筑物或建筑群的传输网络,含语音、数据和控制信号连结,架构智慧化建筑神经系统。主要内容包括布线系统规划设计、布线可适用的服务项目、布线系统导入时机与流程管制、布线系统的等级与整合度、布线系统管理机制、布线新技术导入程度等。
系统整合指标
评估建筑物各项控制系统的整合程度、界面和整合技术与平台性能。如中央监控系统的设置比例、系统间整合后互动关联程度、整合系统操作范围、系统整合服务内容程度等。
设施管理指标
评估“使用管理”与“建筑设备维护管理”绩效,服务品质与设施管理人员的表现。
在这七大指标中,还包含着数个需评估的子项,每个子项按照评估基准的要求配以1~10分不等的分数,符合基准即得分。整个评估体系总分为700分。
3个评估阶段
评估划分为3个阶段:基础性指标评估阶段、必要性指标评估和鼓励性指标评估阶段。
基础性指标评估基准较低,但要求所列的评估内容必须全数通过并符合要求,总分140分,占整体得分比例20%。
必要性指标评估项目划分较细,要求所申请评估的指标项目,任何一项得分不得为0分,这一阶段评估总分为210分,占整体得分比例30%;鼓励性指标评估总分达350分,占整体得分比例50%,是智慧建筑评估体系中比重最重的部分。
在鼓励性指标评估中,每一个评估指标都被详细地划分为若干个小项,比如在健康舒适指标中,将指标划分为视环境指标、音环境指标、温热环境指标、空气环境指标、水环境指标、电磁波环境指标、绿建筑室内环境指标等多个分项。
通过评估的建筑可获得“标章”
通过评估的建筑可获得“智慧建筑标章”,在建的建筑则可获得“候选智慧建筑标章”。获得了“智慧建筑标章”的建筑物在一定程度上表示该建筑在7项指标方面机能的智慧化,例如健康舒适方面提供使用者在空间活动的便利;在设备节能方面,可实现建筑物在人力、能源、资源上的节省等优势,从而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评估体系十分支持技术创新,如果指标中有未列入评估基准但又有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或新方法,这一评估指标会得到加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