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波市科技园区选址于宁波市总体规划三江片、镇海片、北仑片的相对几何中心,是宁波市城市空间拓展的重点区域。
(1)规划理念。方案提出了“新经济、新空间、新景观”的理念。
新经济:强化高级生产服务职能,强调园区未来可能发展的经济活动的共性——知识性、创新性和服务性,其内容包括管理咨询、金融、法律、技术咨询与服务等,是典型的知识密集行业,具有很强的集聚效应,正日益成为现代化国际都市的重要功能;新空间:塑造现代生活五彩空间,在用地布局上呈带状由北向南呈层状依次展开;新景观:突出自然环境景观特征,展现时尚生活景观特色,体现区域功能景观特点,塑造新的园区景观形象。
(2)定位。
方案从区域的角度切入、分析了宁波市科技园区的优势特色:“顺应城市东扩、串联园区南北、促进资源整合、完善城市功能,延承山水脉络、塑造甬江新景、弘扬城市文化”,对园区的定位为:具有校园文化氛围的宁波市高级生产服务中心。

(3)用地布局。
方案在用地布局上采用层状的带形结构,形成五彩带状空间:蓝——甬江综合景观带、红——公共服务带、黄——居住生活带、绿——生态休闲带、橙——研发孵化带,并通过由水系、绿带组成的带状开敞空间串接在一起。
在居住用地的布局上,形成“一带、三区”的空间格局,每片居住用地内均以“水轴、绿轴”贯穿社区,形成良好的“亲水、近绿”的居住生活空间。
在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布局上形成“双重体系,一个网络”。双重体系一是生产服务体系:包括科技贸易区、综合服务区、科技信息咨询区、研发孵化区等。二是生活服务体系,包括“三心、一带、一核”:三心即综合商贸中心、文体娱乐中心、医疗保健中心;一带由位于居住生活带和研发孵化带中间的生态休闲带和生活服务设施带组成;一核指研发孵化区服务核,主要为研发人员提供就近服务。一个网络指建立以科技中心、会展中心等为代表的正式交流场所和以餐饮类、购物类、康乐休闲类场所及广场、绿地为代表的非正式交流场所,强化区域辐射、衍生功能、信息交流能力与创新能力。

2.1.2 中心区城市设计方案
方案将中心区选址于园区中部偏西,由江南路、院士路、扬帆路、聚贤路四条主干道围合而成,总面积1.04km2。设计理念:体现水、绿、人、功能的交融,增加入、建筑与自然环境的接触面,满足城市整体空间与内部功能空间的不同要求,同时体现对科技园区“科技、服务、生态、交流”等主题的阐释。
规划在原有的两条河道的基础上重塑了一个巨大的环型水系,形成了包围“中心区岛”的“海”,在海的周围布置建筑,建立人、建筑、海良好的交流体系,规划的理念比较新颖,但是人工创造的岛要解决排水、水质不良等问题,同时又被多条交通线隔离,不适宜作为一个参观休闲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