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聚焦 > 设计我们的校园  > 正文
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的整体观
发布时间: 2010-10-20   来源:网友Cici投稿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三、校园整体设计适应性建构原则

(一)校园功能时代化

1、持文化氛围,又要走向开放化。一方面,后勤市场社会化管理为校园建筑带来问题,另一方面,校园文化、体育资源向社会开放,对规划布局和交通管理的影响。

2、知识经济使人才知识的要求发生了新的转变。一是终身再教育成为社会的要求,成人教育学院作为大学附属功能应运而生,二是产学研一体化,科研成果服务于社会。

3、“共建、调整、合并、联合”新时期教育改革的八字方针,其目的在于资源优势互补及多学科的综合为大学向更高层次发展提供良好的机会。因而校园设计将有必要加强教学中心区的集中布局,改革各系封闭独立环境的布置,以利于资源共享和学科交流可以个体独立,大体集中的布局模式达到高效,便捷的智能性教学环境。

4、高等教育的内涵由传统的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灌输向以学生为主体的,以人的发展和素质培养为中心的开放式教育转化,这一趋势要求在校园设计中加强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步行空间,人的尺度,以及人与自然,人与人的交流,不仅仅强调主要的教学空间,整个校园的学生生活空间都应作为一个整体受到重视。

(二)校园中心整体凝聚力的形成

中心广场与广场尽端标志性主导建筑成为校园主广场(图片来源:百度)

早期现代校园其主要特点是建筑群围绕一个中心广场形成严整的轴线关系广场四周柱廊相连,图书馆或其他主导建筑位于轴线一端。

1、中心广场与广场尽端标志性主导建筑成为校园主广场,大型交往公共空间,并强化了校园特色上午认知性,由于一体或整体相对分散、零乱,所以中心感的形成有利于整体感形成。

2、对传统中心广场布局的优化,现代校园强调人性化空间。因而可以摒弃早期校园中心广场规划布局中严谨的轴线关系,冷漠感和非人的尺度,在保持与阳光绿化接触的开阔空间的同时,以软硬铺地相结合,宜人尺度的室外、家具、灌木台阶,以及非对称布局围合的交往空间,使之成为不仅仅供大型集会,且供平时休闲读书的富有凝聚力的校园中心。此外单体建筑还应反映大学校园建筑的特征,使其统一和谐。

1)单体建筑的创作应当与校园总体规划协调,与周边环境融合,并反映自身建筑的个性。

2)注重功能的合理,建筑具有通用性、开放性、综合性、灵活性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3)计注重内外空间的交流,渗透创造不同层次的交往空间。

4)建筑设计强调地域性、文化性,造型典雅、大气、富有理性,以反映大学文化之精神。

(三)校园规划的历时整体性

校园规划的历时整体性指校园设计不仅仅在首期、近期、远期的发展上均有完整性,同时对校园的未来在扩展的整体性具有约束力。

1、创造使用灵活,扩展方便的弹性生长型校园结构,各功能区均留有一定比例的远期用地和弹性用地,并可依据原有构图制约而保持整体统一性。

2、设计中应考虑周围可能用地发展的方向,可采用趋势性极强的线性布局或发散型及完型构图方式。

(四)校园内外部空间整体化——景观园的园林化

内外部空间的交融,强调空间的交往性。大学校园不仅是传授知识职能的教育场所,也是陶冶性情、操身全面发展的生活环境。其外部空间设计可学用“建筑融于园景”。使外部空间成为建筑空间的延伸,在内部空间设计可学用“园林融入建筑”,使人身在室内犹在室外园景中,随时可以享受绿化生态环境。

此外其还可以融入西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手法如:

1)大型开放空间:中心花坛、下沉广场、露天剧场、台地、院落等。

2)中型开放空间:滨水空间、室外平台、屋顶花园、架空层等。

3)小型开放空间:廊道、花架、室外家具、绿化围合、建筑灰空间等。

4)多层次开放空间。

5)校园文化格调整体化。

一个大学校园应有其统一的文化格调。有其特别的文化格调和人文精神,在设计中必须考虑,也必须体现其个性特征。

1)结合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营造大学的个性。如香港岭南学院等。

2)结合大学的历史文脉或教育特点营造大学的个性。如美国斯坦福大学。

3)以建筑师的个性风格独创大学的个性风格,如新加坡理工学院4)在整体连续性的大前提下,局部富有特色变化。

大学校园建筑形象不同于其他文化性,商业性建筑,商业性建筑大多要求标新立异,自我突出,注重时尚。给人们第一时间上的视觉冲击力,而大学建筑则承载着大学的人文历史,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场所,典雅,庄重,朴素,自然应该是其本质特征。其形象性标志以回归绿色设计和纯净形式为优,以功能和空间环境的营造为主,屏弃虚假,造作形式,追求自然清新。而现在有些设计,过分强调造型,体现过分夸张,装饰过分豪华,违背了教育建筑的本质。校园建筑形象在个体之间可以不必追求统一风格,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不同使用功能可以通过不同的建筑处理手法,诠释对大学校园精神的理解,从而反映大学校园文化的多元性,自由性,兼容并蓄,记载了不同历史时期校园发展的历程。

四、建筑设计于规划中情感空间塑造的整体性

(一)感建筑与校园文化

一所理想的大学校园应当由美好的物质环境组成,应使其结合得相得益彰,富有整体和统一性。

所谓“情感空间”,是于物质空间相对立,情感空间一定由物质空间组成,而物质空间不一定是情感空间,情感空间强调感受力量,这类空间被关怀的人才是真正的主角,而建筑与环境只有具备了情感空间只后才真正偶了灵魂,以及其完整性和统一性才能得到体现。

一个吸引人的,有感染力的,能够潜移默化地教育改造人的大学校园,一定具有典型丰富的情感空间,与物质空间组成大学校园的全部。正是这各种的情感空间的组合,构成并决定了我们对一所大学校园环境与校园文化总体印象,其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少情感空间的大学校园是一个不完整的校园,校园的整体性受到破坏。

(二)景设计与校园活动

人们常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因此,人们的习惯思维中建筑设计是静态的。体量,尺度,比例,色彩,空间成为建筑师最常用的词语,表现图成为建筑设计时表达意向最常用的手段,但如果我们暂时把关注的静止的建筑转变为建筑中场所的情景及场所中活动的人们与人们的活动。关注人们和建筑的整体性,校园将更具有完整性和统一性。

五、小结

大学校园建设不同于普通的单体建筑设计,不不同于一般的城市规划,有其特殊性,第一,它不是单栋的建筑或建筑综合体,而是数万栋数十万平方米多种功能非单一用地的大量建筑单体的集合,第二,它不涉及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因因素,几千至几万平方公里的城市资源配置,而是功能线索相对单纯,用地规模在几十至几百万公顷的综合设计。校园建设也不是单纯的平面规划,更不是单纯的建筑空间设计,而是二者加上景观和外部空间形态,情感空间的综合体。

在校园规划设计过程中,应把建筑,环境人结合起来,看做一个整体设计,使大学校园成为一个完整的结合体。

责任编辑: Helen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九源国际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