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资讯 > 热点新闻  > 正文
亚运场馆建筑设计践行节能低碳观
发布时间: 2010-08-09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美轮美奂的体育场馆是点亮城市的风景,节约、环保、人性化的运动场所是和谐人居的精华所在。倒计时100天,广州亚运会各场馆已经开始全面验收并进入赛前试运行。

本着“节俭办亚运”的原则,广州亚运会场馆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低碳节约和赛后利用等问题,在环保和人性化方面下工夫,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亚组委场馆器材部部长彭高峰: 广州亚组委比以往更加关注资金的节约使用,实实在在地合理使用,使资金运用达到利益最大化;同时,场馆建设采用了很多高科技,非常注重赛后利用的节能、环保。而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相信会为运动员提供一流的比赛环境。

节约

市属场馆新建率仅12.25%  

广州从申办亚运会之初就提出“节俭办亚运”的口号,并在实践当中落到实处。广州是如何算好亚运场馆建设这笔“加减乘除”的账目呢?

据介绍,广州市委、市政府以及各有关职能部门从立项、设计、招标、施工、监理一直到验收都坚持科学、严格管理,确保各项资金用当其时、用当其所,通过对赛事日程的合理安排,提升场馆的利用率;科学配置各类场馆,尽可能综合利用相关场馆的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各类场馆的使用率,减少场馆数量,从而达到节省建设投资的目的。

 “节约并不是简单地做减法,而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通过精确计算和综合统筹,来做加减乘除法,”广州亚组委场馆器材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前提是满足亚运会比赛的场馆需要。”

据悉,亚运场馆从96个减少到83个(比赛场馆53个、训练场馆17个、备用场馆13 个),扩改建亚运场馆70个,占应建亚运场馆的85.4%。而在最终确定建设的43个市属亚运场馆中,只有6个是新建场馆,新建率仅为12.25%。科学设计和合理改造已有体育场馆,大大地减少了新建和改建亚运场馆的数量,节省了巨额投资。

另外,不少新建场馆也充分考虑到赛后利用的问题,比如,广州亚运馆结束了广州南部无综合性体育馆的局面;广州自行车馆则填补了广州无自行车馆的空白。

广州亚运城综合体育馆鸟瞰效果图(图片来源:百度)

 

此外,广州通过与香港马会合作,实现全额引进境外资金建设广州马术比赛场馆,不仅使亚运会马术比赛场馆建设标准得到提升,还引进了高水平的马术比赛运营团队,带动了广州北部地区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

截至6月上旬,市重点办累计完成亚运项目施工类招标99批次,招标概算115.90亿元,节约16.20亿元,总节约率达13.50%。

环保

游泳馆设计

 “云山珠水”美观省电  

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游泳跳水馆效果图(图片来源:百度)

如今,“低碳经济”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亚运会场馆建设也充分重视绿色环保,力求做到节能、低排放。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场馆还引进了太阳能、水源热泵、建筑节能、绿色交通等新技术项目,高科技材料和系统的使用,将大大降低场馆建成后的运行成本。

亚运会游泳跳水馆,就是一座典型的节能案例馆。这座场馆的主体外墙以白蓝两色相间,高低错落相依,既巧妙隐喻广州“云山珠水”的城市地理特征,又是对主体育场“飘带”设计理念的延续。当然,如此设计绝非单纯为“美”而建,而是通过这种流动造型,更好地进行采光通风,实现更大的建筑节能。在参观游泳跳水馆时,记者可以明显感觉到,白天日光充裕的时间,即便是在室内灯光关闭的情况下,馆内仍然能够获取充足的光线。

广州建筑集团项目管理公司项目管理部张强告诉记者:“游泳馆用于通风的外窗位于立面凹槽内部,这样一来,凹槽构成建筑外遮阳,大大减少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热,降低了空调的耗电量,仅外窗的朝向调整就可以节省全年空调运行费用的10%。”

据了解,游泳馆在北向突出部位沿屋面连续布置采光窗,保证室内采光的均匀。由于窗户均为北向,在全年大部分时间可以避免太阳直射光进入室内而对运动员比赛时产生影响。

人性化

实用舒适

可乘着电梯上跳水台  

广州飞碟训练中心效果图(图片来源:百度)

当然,节能并不会以削减硬件为代价,给运动员提供舒适、人性化的比赛场地和环境,同样是建设者重点考虑的标准。

据介绍,游泳跳水馆是通过电梯将运动员送达跳水台的,这在国内游泳馆甚至国际游泳馆中都极为少见。据了解,该馆采用的地毯和其他一些与游泳跳水比赛相关的器材都达到了国际水准。

另外,广州飞碟训练中心的建设同样别出心裁。它坐落在增城市白水寨风景区的一片高度差达86米的半山腰上,从高空看下去,广州市飞碟训练中心恰似一个枪碟形状,代表建筑设计与飞碟运动的对话。

这是广州亚运场馆中最能体现生态意识的一个场馆,飞碟比赛时落靶区需要屏障遮挡,在这里正好可以利用自然生态的山坡。

责任编辑: Helen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