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观点 > 本站独家  > 正文
BIM:引领建筑行业的信息化革命
发布时间: 2011-04-20   来源:畅言网archcy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近年来,随着建筑技术,信息传递技术的提高和人们对可持续性建筑的不断深入研究,BIM成为现在建筑界热烈谈论和探索的新话题。BIM就是建筑信息模型,它是以从设计、施工到运营的协调、可靠的项目信息为基础而构建的集成流程。它能引领建筑业信息技术走向更高的层次,它的全面应用,将为建筑业界的科技进步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大大提高建筑工程的集成化程度。

BIM在中国经历了多年的市场孕育,已经开始起跑。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一场由BIM引领的建筑业变革已悄然开始。针对BIM问题,畅言网独家采访了中元(厦门)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副总建筑师蔡福锦,请他谈谈建筑师对BIM的一些看法。

中元(厦门)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副总建筑师蔡福锦

畅言网:美国建筑业有一半的机构在使用BIM,在欧洲、在港台BIM也逐渐成为建筑业的宠儿。在中国BIM尚处于起步阶段,您如何看待这种技术在中国未来建筑界的发展前景?

蔡福锦:目前,各地区的一些大型设计院对BIM也不甚了解,甚至可以说是对BIM并未提及。BIM在中国市场的推广较为缓慢,这与设计市场的传统模式有关,当前,设计师们应用的主流软件并非BIM。

我最初接触BIM软件大概在06-07年,Autodesk公司在上海举办的一个论坛邀我参加,在那个论坛上,我首次了解BIM。它是建筑信息的集成,是一个多维空间化的设计理念,如果设计师们熟练使用该软件后,会发现它的很多优点,但在软件的推广阶段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因为大家急需更新的观念以及相对饱和的建筑市场制约了它的推广。大家的精力都在设计项目上,相对而言,可能没有更多时间关注技术的更新。BIM软件如果是在建筑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进入中国市场,我觉得这样可能会更好,因为大家都有时间研究这个软件,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但从零开始研究这个软件确实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畅言网:BIM是指基于最先进的三维数字设计解决方案所构建的“可视化”的数字建筑模型,您认为“可视化”将给建筑设计带来哪些影响?

蔡福锦:未来,设计师在与业主沟通时,BIM在双方对接方面也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因为我们现在做设计运用的软件是二维为主的,如果将来把二维的设计变为三维直接切入,那么就可以和业主形成良好的互动。如果我们在设计的全过程中使用BIM,那么业主在各个阶段都会体会到建筑真实的效果。比如在规划阶段,业主就可以看到整体布局以及建筑室内外的空间关系;具体到某个单体建筑时,他们想看哪一个建筑就可以把该建筑调出来。此外,BIM在三维信息集成方面也具有很多优点,可以解决各专业之间的碰撞问题。有些设计人员对空间的感觉不太敏感,有时画图进行到一个阶段就无法继续下去了,有时设计师可能只考虑土建方面的问题,设备方面的问题可能就不会考虑进去,而BIM就可以替代我们做设计时的口头阐述,提高专业之间衔接的效率。

设计案例:厦门高崎国际机场消防救援中心

畅言网:BIM平台具有的协同作用、可持续性在绿色建筑发挥的作用、实现建筑产业工业化标准化生产,构建数字化城市等方面,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在未来的数年内,您认为我们应该如何有效推动BIM在中国的发展?

蔡福锦:举个例子,软件推广单位曾经与我们接洽,双方希望通过BIM软件做一个项目,在这个项目上他们也给我们一些帮助。后来,我们也尝试着推广,但诸多原因制约了BIM的发展。此外,软件推广单位也曾尝试通过甲方进行推广,让甲方反过来督促设计院应用BIM,这在当时只是个思路,不知道法律上是否可行。两三年过去了,我还没有看到有业主主动要求我们必须要用BIM设计的,现在估计各大设计院都在忙于生产,因为BIM毕竟是一个全新的东西,虽然说与AUTODESK是相关联的,但与一般的软件升级还是不一样的,如果它能和现在的软件有个接口,然后再自然过度过去就会很好了,BIM软件对我们而言是个好东西,但从设计人员的角度讲,如果让他们换个软件去作图,短期效率一定会受到影响。

 

责任编辑: Helen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