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也是一个城市国家。该国位于马来半岛南端。新加坡的国土除了本岛之外,还包括周围数岛。1819年,任职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斯坦福·佛士与柔佛苏丹签订条约,获准在新加坡建立交易站和殖民地,经莱佛士的努力,逐渐发展成繁荣的转口港。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新加坡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一直是大英帝国在东南亚最重要的据点。1942年至1945年间,新加坡曾被日本占据三年半之久,其后回归英国管辖。在独立之前,新加坡已是东亚第四最富裕的地区,仅次于英属香港、日本和韩国。自1965年独立后,新加坡在40余年内迅速转变成为富裕的亚洲四小龙之一。新加坡是个多元种族的移民国家,也是全球最国际化的国家之一,在国内居住的居民有42%不是当地人。
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的移民社会,也因此汇集了世界上多种宗教,当中包括基督新教与天主教,弹丸之地却有多达266座教堂。新加坡最早的教堂是禧街的阿美利安教堂和圣安德烈路的圣安德烈教堂。每到一个城市多。一定少不了美食和购物。外国人到中国或者广州肯定不是去看你的高楼大厦,而是去看你的故宫长城还有西关老城等等,感受一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跟团旅游虽然有许多的便利,但却少了惊喜的发现。所以今天我带您看一看不一样的新加坡。整个行程计划了许久,在国内就买好了地图,做了功课。从广州白云机场出发4个小时的飞行,一路阳光灿烂,从千米高空鸟瞰下方,通透的空气让大陆和海洋一览无余,朵朵白云大多聚集在陆地的上空。俯瞰浮云是件很有趣的事情,轻柔稀疏如棉絮,厚积凝固如雪堆,散若纤丝,密若羊群。到达狮城我已经迫不及待的新加坡市中心有一些教堂, 但布局密度上不及欧美一些城市。 如最繁华的乌节路上几乎没有主要的教堂建筑。市中心最大的教堂是圣公会的圣安德烈教堂。在市中心以外的地带教堂分布则比较均匀, 还有一些新兴的大规模教会。 这可能从某种意义上显示了基督教从外来生根到近年的本土复兴的发展历程。

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的移民社会,也因此汇集了世界上多种宗教
在新加坡的天主教教堂历史,可以追溯到1819年莱佛士发现新加坡的日子。在1821年,一名过境的传教士通过宣教吸收了12名天主教徒。到了1829年,天主教徒的人数增至200名。天主教社群稳健成长并开办了数门学校。1972年12月,已故教宗保禄六世颁发新加坡成为另一个主教区,不再隶属以前的马六甲一柔佛主教区。在1977年7月26日签署的协议下,澳门主教把他在新加坡的教会管辖权移交给新加坡主教。这项协议于1981年5月获得罗马教廷的批准。当这道教令于1981年6月颁布后,就在7月生效,此后在新加坡的天主教教会,就直接由罗马教廷管辖。新加坡共有30间天主教教堂。
圣安德烈教堂——新加坡的标志
一座洁白的歌特式教堂,高高的尖顶直插蓝天。像一位高大而圣洁的神的使者,他默默伫立在喧嚣的市中心,却让每一个见到他的人,心中都会不由自主地生起向往和敬畏。这就是新加坡最著名的一座教堂——圣安德烈教堂。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沧桑却仍旧那么光彩照人,传说肌肤胜雪的圣安德烈教堂,据说是将贝壳磨成灰,加入蛋白和糖调成糊状,再放入浸泡到柔软的椰子壳,就制成了一种实用又美观的石膏。将其涂在建筑的表面,不容易出现裂痕,而且洁白有光泽。自从1819年莱佛士登陆,新加坡迈开了近代化的步伐,大量的外来移民迅速涌入,各种宗教文化也在此落地开花。据说早在1823年,莱佛士就选定了现址作为建设教堂的保留地。1834年,作为新加坡圣公会的第一间教堂,圣安德烈座堂举行奠基礼,1837年落成并开始使用。圣安德烈座堂坐东向西,位于整个院落的中央。那最引人注目的尖塔,正是它西面正门之上的塔楼。塔楼高63米,洁白的外墙上装饰着简单而美观的雕塑图案。走进教堂的正门,只觉得眼前豁然一亮。大堂进伸55米,宽16米,挑高22米,给人以高大、肃穆的感觉,表明进入基督的身体是藉着洗礼。从洗盆到最远处的圣桌和彩色玻璃拼成的三面大型落地窗之间,深蓝色的地毯将大厅分割成对称的两部分,两边整齐地排列着深棕色木质桌椅。桌椅两边是白色的由一个连一个立柱和门拱所组成的两道隔墙,而隔墙的外面,才是那装饰得更加精致而明亮的窗。

圣安德烈教堂
新加坡圣约瑟教堂——新哥特式建筑的典范
圣若瑟教堂坐落于知马九英里处,建于1846年,至今已有150多年历史。经过历届神父的努力推动福传,使原本是偏僻、落后的堂区,逐步开拓成今日壮观、雄伟,驻立于武吉知马大路旁的大教堂。 这座教堂最大的特色,是四周围绕着十四处苦路像,由印度订制,耗费260万,于1991年12月由杨总主教主持落成典礼,是新马唯一最具规模的苦路朝拜处新加坡有三间天主教堂被列为新加坡国家古迹。这三教堂分别是圣约瑟教堂:Roman Catholic Church of St Joseph ;露德圣母堂;圣母圣诞堂。这三座教堂都是建于1850年至1919年间,各有别具一格的建筑特色。新加坡古迹保存局执行秘书尹孟浩说:“这三座教堂之所以被列为国家古迹,因为它是是说明新加坡享有宗教文化超过150年的强而有力的象征。”他还表示,这些受保留的教堂与人民、组织、各机构的社交生活与活动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且对小区与国家有着深刻的影响。1850年,葡萄牙宣教队用15000元捐款建立了圣约瑟教堂,捐款人包括葡萄牙国王、葡萄牙籍和本地的天主教徒。它是新加坡第一个欧亚裔教堂,具新哥德式风格。

新加坡圣约瑟教堂

新加坡圣约瑟教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