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观点 > 观点部落  > 正文
老龄居住环境及设计探讨
发布时间: 2010-02-10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二、"抚养比"―――变化的启示。

人口老龄化的直接后果,是降低少年儿童抚养比和增长老年人口赡养比。也就是说,今后社会抚养人口的重心,将逐渐由少儿人口转移到老年人口。 "抚养比",它是指15-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与被抚养人口之比(假如以65岁为老年年龄起点,劳动年龄人口则为15-64岁),抚养比分少年儿童抚养比,老年赡养比(也再老年抚养比),和总抚养比。

少年抚养比是以0-14岁人口数为分子,以劳动年龄人口数分母,计算说明平均百名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抚养多少名少年儿童;老龄赡养比以60岁(65岁)以劳动年年龄人口数为分母,计算平均每百名劳动年龄人口要赡养多少名老年人。老年赡养比不直接反映实际的老年赡养负担。其原因有二:一是老年人口不全部为消费人口,有些仍然在业,有些离退休后再工作。劳动年龄人口也不全部为生产人口,如有在学、残疾、待业等。二是老年的生活费是他们以往劳动创造的价值,是他们自己劳动积累的价值形态。但由于老年人的生活资料仍然需要现在的劳动者创造,还由于老年赡养比易于统计计算,且接近实际的老年赡养比,因而能够简接地大体上反映老年赡养负担状况,所以这个指标在实际中经常被采用。

全国"抚养比"变动状况(表二)

年度 0-14岁少儿抚养比(%) 60岁以上老年赡养比(%)

1953年      64.33           12.97

1964年      76.48           11.42

1982年      57.16           13.00

1990年      43.48           13.48

2000年      39.07           16.29

2025年      31.52           31.34

2050年      31.37           44.86

从"表二"看,在人口老龄化的动态过程中,少年儿童抚养比一直是下降的;我国从1964年的76.48%, 下降到 2050年的31.37%;而老年赡养比则一直是上升的,从1964年的确良1.42%,上升到2050年45.84%。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理论上的熟悉;随着抚养人口重心转移,我们一方面要研究解决庞大的老年群体的非凡需要问题:另一方面要研究解决人口老龄化给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同时,人口老龄化的提前到来及其迅速发展也必将给老人、家庭、社会、政府带来诸多总是。因此,从现在起,我们要予足够的重视,努力创造一个适应老龄化社会的条件和环境。

责任编辑: 畅言网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