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观点 > 观点部落  > 正文
老龄居住环境及设计探讨
发布时间: 2010-02-10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四、 老龄居住行为剖析

1992年,联合国第一线7次大会通过的46/71、46/94、和48/106号决议被认为是为2001 年全球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方面的奋斗目标。目标的宗旨是支持人口老龄化总是方面的事业,为老年人创造施展才能的环境,并关心和解决所碰到的问题。到2001年,其中解决老龄问题方面目标之一,就是住房与生活环境问题。为能解决好这个问题,应对老年人居住行为进行分析。   

1、老龄居住行为待征

(1) 生活时间待征:老龄人由于从工作岗位下来,生活空余时间的比率增大,因此要求社会能够提供更多的余暇活动内容和供关展活动的室内外空间。

(2) 活动空间特征:老龄人由于年龄和生理因素的制约,从事的各项活动主要是在家庭住房或临近的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环境中进行。

(3) 生理、心理待征:老龄人与婴、幼、少、青、壮年都有不同,他们既需要安宁,又害怕寂寞孤独,愈近暮年,需要陪伴照料的渴望的渴求就愈加强烈,希望独居但又希望有依存性和安全感。

2、老龄居住心理需求

由于不同的老年人在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健康状况以及继续工作的愿望需求不同,一般说,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是所有老年人的要求,老年人不仅要求经济供养落实,还要生活护理、精神养老落实,这就牵连到有所为、老年所学、老有所乐等问题。因此,"五个老有"是个较为完整,体现老年心理渴求和愿望的表达,但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健康状况的老年人则有不同的要求和侧重。一般说,低龄、健康老年人则多要求老有所为、老有所学、以减少寂寞;高龄、体弱、多病的老人则多要求医疗方便,在吃、住、用、护理等方面给愿望就愈加强烈,所有老年人,都希望在经济供养、生活照顾、精神慰藉上得到落实。可以说,这是老龄人的共性心理需求。

3、老龄居住环境现状

根据调查及有关资料表明,当前我国老龄居住环境面监督着如下一些问题:

(1) 由于家庭住房面积不足,导致老年居住条件无法改善。

(2) 住宅平面空间类型不利于"老有所养"。

(3) 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在削弱。非凡是随着家庭小型发展趋势,加速了传统多代同居家庭的多解体。

(4) 缺乏有组织的精神慰籍活动和提供这些活动的室内外公共活动空间和场所。

(5) 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不健全,使高龄、体弱、病残老人得不到更多的关怀和照顾、难以实现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籍等功能以弥家庭养的不足。

责任编辑: 畅言网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