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观点 > 观点部落  > 正文
老龄居住环境及设计探讨
发布时间: 2010-02-10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六、 提点建议

        在即将离别20世纪的时候,我们肩负着历史的重任,时代要求我们去创造21世纪的与人类社会经济相适应的居住模式,虽然老龄居住问题也是世纪之交中国居住水平达到国际常用的文明居住标准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根据当前中国国情,提出如下线点建议:

1、 应该从推进社会发展的解出发,把老龄人居住问题,统一纳入国家的"2000年小康型城乡科技产业工程"进行系统的研究,包括对老龄居住问题的目标、技术政策、整本推进策略、措施、运行机制等方面,以此引导中国21世纪的文明居住标准要求。

2、 老龄居住环境的提出,是体现人类对21世纪的居住水平的向往和对更高目标的追求,因此,要求规划师、建筑师和工程师们去创造新的社会结构,为了适应这种机关报要求,应该组织有关部门,对现有的城乡居住区规划理论与原则进一步研究、探讨,修订与完善;非凡是结合老龄人的居住行为待证和心理需求的待点,并根据中国今后一个时期内,实行倡导传统家庭养老的同时,又辅以社会养老服务的养老模式,建立一套适合在社区使用,并为老年人创造更多生活内容与空间环境,便于老龄人康居区规划创新理论。

3、 为适应跨世纪居住生活水平的新要求,对现行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应着手进行修订,非凡是对于居住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部分的项目内容与指标,应按照当前在市场经济下,一些公建设施性质的转变和居住水平提高的要求,对规范进行修改和补充。尤其需要充实养老服务性质的纲络体系的项目设施、规划设计原则等内容,以适应我实家庭向小型化和生产劳动向社会化发展趋势的需要。

4、 老人问题是社会生活中一个新问题。老年人生活的变化,主要是生活重心发生转移;即由工作区转向生活区,由家庭外转向家庭内;工作时间转为闲暇时间;物质方面需要社会、邻里的关照,希望提供方便的社会服务;精神生活方面往往有寂寞和孤独感。因此规划设计上应该考虑:

(1) 创造"老有所养"的家庭或社会养老居住环境;

(2) 提供老人邻里交往的空间;

(3) 设立"老有所医"的医疗设施和社会服务网络体系;

(4) 创造:"老有所为"继续发挥余势的条件;

(5) 安排:"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学习、锻炼和文化娱乐的内容与场所。

5、 住宅建筑设计要以21世纪初居住水准为目标,树立以人为核的设计思想,真正把人罗到居住主题位置上来,着力于改善当前住宅设计中与住户需求脱节、功能空间分配不尽合理的状况,使住宅设计符合现代家庭生活行为需要,能多方位满足人们高层次的心理和精神需求,重视传统生活习惯、重视为老龄人创造改善的邻里交往环境,有利于老年人之间的自理与互助,为倡导家庭和睦和进步的养老环境创造条件。

责任编辑: 畅言网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