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观点 > 观点部落  > 正文
巍山古建筑风华“绝代”引来声声叹息
发布时间: 2010-06-23   来源:网友Hadenough投稿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解决]选择性保护或成出路

对古建筑进行全盘保留,无论从用地指标、修缮资金等各方面来看,都不现实。但作为一种文化标志、一种历史遗存,将它们一拆了之更不可取。

专家指出,通过筛选,将有限的资金、精力集中到具有较高历史价值的古建筑上,有选择性地进行保护,是一条合理途径。

从2003年开始,市房管局已修缮祠堂、厅堂84处,修缮面积25000多平方米,补助资金70余万元,带动民间资金700余万元。这些修缮好的古建筑在保留了原有风貌的同时,也成了农村文化、娱乐和公用事业的重要场所。巍山社区巍三小区建于民国时期的太史第经过简单修复后,如今已成了小区的老年活动中心。

专家同时建议,对无力在原地进行完整修复的古建筑,可实施整体搬迁,集中开发利用,如横店明清民居博览城就将各地古建筑集纳到园区内,开辟成旅游热点。村民赵文伟告诉笔者,2005年,建于清咸丰年间的崇德堂就被整体搬迁到了横店明清民居博览城。

义乌佛堂拥有众多民国时期的老建筑。为了更好地保护老建筑,佛堂成立了古镇开发保护指挥部,对古建筑进行整体规划、修复。在政府的有力引导下,义乌充裕的民间资金已成为新农村建设中古建筑保护的“生力军”。

佛堂还建立了专门的民居异地迁建保护区,从全国各地收集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价值的古建筑。保护区首期占地300亩,把从民间收集的古建筑搬到佛堂进行永久性保护,等形成一定规模后,再进行开发利用。

徽派古建筑历史悠久。安徽铜陵提出,鼓励民间资本注入文化领域,具体到古建筑保护,就是鼓励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家认领一些古建筑,由他们支付日常维护管理费用,同时让他们拥有古建筑的使用权。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认领者可以修缮、使用古建筑,前提是不改变古建筑的原有结构。

责任编辑: 畅言网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