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09年6月,北京,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广场。雷姆•库哈斯、弗拉维奥•阿尔巴内西、朱锫、马清运,由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国际知名建筑师组成的工作团队聚集北京,为北京提交一篇“命题作文”的答卷。这篇“命题作文”的主题是“再生策略:北京旧城”,而题材是北京西四北街。在实地考察、分析、思考和设计之后,各位建筑师都要拿出自己的文章。
由此朱锫提出了城市“起搏器”的构想。在他负责的西四北二条胡同中有一些废弃的工厂,它们寄生于四合院街区中,像一个个城市肿瘤。而他认为这些“肿瘤”恰恰是可以激活的点。他设想把工厂改造成四合院街区中的公共空间,既承担公共功能,还可以承担一部分居民的居住,从而降低四合院的密度。由这些被激活的“起搏器”来带动整片街区的活力。朱锫说:“这些大小不一、相对均匀分布在四合院街区中的城市‘肿瘤’,可以被置换成传统街区中一个个激活的点,具有城市‘起搏器’的功能。”
意大利 ASA 事务所把一座工厂遗址改造成具有中国古典主义色彩的酒店,在考察中提出了“新建筑要有力量,古建筑保护要彻底”的口号。它强调的是西四北大街的“再生”,这是一个更复杂、更社会性的概念,比纯物理的“改造”要深刻得多。史建解释道,国内现在一提旧城改造就想到明清古街,“不见得模仿、怀旧、一味和谐就万事大吉,事实上许多改造实例都失败了。不允许新生力量进来,真正的文物又要拆掉重建弄成假古董,我们不主张这样”。
西班牙 Nred 事务所的设计展示了可再生系统的先进理念。首席建筑师王永刚表示:“这个设计作品的波浪形的屋顶让人惊叹,他们在屋顶的材料里编进制冷和光伏系统,阳光透过屋顶缝隙射下来制造的光影效果也很迷人。”他认为,西四北大街的再生工程比上海石库门风格的“新天地”改造工程要深刻得多——“上海新天地的改造以原汁原味的小修小补为主,而西四北大街的改造则将注入新的建筑精神。”
马达思班建筑师事务所主持建筑师马清运则提出了微创疗法,认为城市与生老病死的自然生命类似。他认为“西四的空间是有病的,甚至已经死亡了,而其死亡的内因是肌体内部而不只是外部的感官。对生命治疗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其具有自我修复的功能。我们希望能够经过最小化的处理,让其恢复自我再生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