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人居环境科学
“生态承载能力”的概念是由加拿大生态规划学家Rees提出,他指出“北美要3个地球的资源来供他们挥霍”。面对日益突出的资源、能源问题,吴良镛指出,中国城乡建设中的最大矛盾就是用最短缺的资源负担最大的建设量。他表示:“城市分散、汽车化、郊区化、高级别墅、摩天大楼……西方这一套不能照搬,矛盾重重,学不起!”
吴良镛认为,今年中国接连遭受的冰冻和地震两次自然灾害,就充分显示了当前人类面临灾难的脆弱性。他指出,虽然科学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我国的建筑规划决策、城市的整体规划与设计每每缺乏科学的论证。“中国现在不是没有规划!”吴良镛说,“规划多得是,不是领导不重视规划,有些人口口声声要加强规划,但是地方意志、部门意志、长官意志影响太大。”
“我国在大型公共建设中由于各部门各专业的分头筹划建设,一般与相关专业协调配合不够,建成后矛盾暴露,需要长期的调整。这方面现象甚多,举不胜举。”他说,“这些年我参与国民经济建设,感觉到部门的、分散的行为越来越厉害,城市发展缺乏应有的整体的战略和总体协调。”
为此,吴良镛建议,要加强总体设计,从空间上整合多方面发展需求,推进空间研究,走向战略空间规划。具体来说,应发展构建在多学科的综合、融贯之上的“人居环境科学”,同时在少数城市工作中进行试行城市总建筑师、城市总规划师、城市总工程师制度,对城市发展进行整体的研究、决策和管理。
他介绍,城市总建筑师、城市总规划师和城市总工程师是一种世界上较为流行的制度,德国、法国、英国、美国和俄罗斯等许多国家的城市政府都普遍采用,在保证城市整体、协调、有序发展及形成完整的城市面貌方面,已经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不过,吴良镛同时指出,目前我国可以胜任该职位的人才匮乏。
另外,他表示:“人居环境理所当然地属于科学的前沿,但是尚属亟待发展的科学前沿,对它的认识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无论专业工作者还是全社会,包括决策者都是如此。”
在他的设想中,人居环境科学不是企图建构一个庞大、僵化的学术体系,而是随时代需要,组构以解决问题出发的学科群。并且这个学术体系是随时代需要,在解决时代问题的过程中得以不断扩大成长创新。“它是一个有机的、开放的、成长中的学术群体。这也是我们在20世纪80年代中不太同意单独构建‘城市学’的原因。”吴良镛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