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宁河县一名小学老师因拒绝拆迁自家楼房被停课,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在做其工作时称:“在英国,你说不拆,任何人不敢拆你的。在中国,你说不拆,肯定把你拆了。我就这一句话,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在全世界牛×。”(3月23日《现代快报》)
这个说法,不禁令人想起网上一个调侃———将“中国”的英文词汇China谐音成“拆哪”或“拆那”。这个调侃和官员劝拆的说法,是何其相似、富有戏剧性啊。几十年来,中国城市化的浪潮,在大手笔的规划之下,随处可见城市建筑破旧立新。但是,这种拆建之下的城市化,却不时有着野蛮的行为爆出,极端的如去年轰动一时的唐福珍自焚事件。
在1980年的国际城市设计会议上,写过《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的简·雅各布斯指出:大规模规划只能使建筑师们血液澎湃,使政客、地产商们血液澎湃,而广大群众总是成为牺牲品。虽然她的研究对象是美国大城市,但是放到现在的中国,也具有一定的警示性。
前些日子的一个新闻,从侧面给了我们这种中国式发展一些反思。据《广州日报》报道,按照2006年规划,2010年东莞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广东省东莞市委常委、副市长江凌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按照当年设定的指标,都是可以达到的,只是一些指标很可能已经落后。另一方面,指标偏重经济,对于人的发展关注不足,所以实现现代化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这里提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思路就是关注人的发展。知名学者秦晖有个理论说,中国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低权利(包括低福利、低平等、低话语权等)的惊人竞争力。宁河县教育局党委书记拿英国和中国对比,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这种说法的客观存在。
但是,很多人都忽视了一个关键点,就是没有深刻认识到:城市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民众生活更好,而非仅仅完成一些既定的规划指标,而忽略了作为主体的市民。正如亚里士多德说的“人们之所以从乡村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更好”,不管是城市化还是更大的现代化,都应是以实现人的现代化为目标。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总理温家宝的话,似乎还在耳际响起。而如果连自家楼房都无法守护的话,幸福与尊严又从何而来呢?“在中国,你说不拆,肯定把你拆了”这种拆迁思路背后的野蛮城市化,应该停下步伐,好好思考一下,下一步,我们将要以什么为宗旨,以什么为目标导向。低权利的发展,绝对不会是我们的骄傲,更不是“我们为什么在全世界牛×”的自豪凭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