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观点 > 观点部落  > 正文
全球城市化难题:建筑师匮乏和无奈
发布时间: 2010-04-08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眼下,世界各地人们都争相涌向城市,但专门为涌入城市的大量外来人口建造房子、提供容身之所的职业人士群体——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们却坦然承认,他们无力应付这个问题。
  城市贫民区在恶化
  今年夏天,世界上的城市人口有史以来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在全球60亿人当中,有30亿居住在城市,其中有10亿生活在城市贫民区。到20年以后,预计全球人口将增长至80亿,其中会有50亿人生活在城市,而在城市人口当中,又将会有20亿人生活在贫民区里。
  随着世界各地对城市规划师的需求日益增长,各国学者们最近汇聚一堂,商讨如何在未来为日益增多的城市人口提供安身之所。在世界各国能够培养多少下一代建筑师这个问题上,他们纷纷表示无比担忧。
  “每年,世界城市人口以8000万的速度在激增,相当于增加了一个德国的人口。”联合国人居署国际部部长、建筑师拉尔斯•路特斯沃德说,“在这当中,城市贫民区人口又以每年3500万的速度在增长着,它相当于荷兰和比利时两国加在一起的人口。这完全是个灾难性后果,完全不应该发生。”
  “在世界各地的城市贫民区,每天都有人在(非正常)死掉。情形太可怕了。人们至今还缺少紧迫感,也跟不上事态恶化的速度。”

专门为涌入城市的大量外来人口建造房子(图片来源:百度)

据联合国估计,世界上急剧扩张的城市里正在施工的建筑工程中,大约只有5%是经过事先规划的。在很多亚洲城市,约有70%的居民生活在未经规划的区域。这些人通常都一贫如洗,不得不呆在乱糟糟的市区延伸地带,那里的公用设施建设,如水电供应和排水系统,都极为糟糕。
  建筑师资源错位
  在世界很多地方,建筑行业专门人才的缺乏令这一问题变得更加恶化。在建筑师的培养和对他们的急切需求这两个方面,存在着完全脱节的情况。
  “世界上70%的建筑师来自发达国家,但70%的工程项目都是在发展中国家。资源配置完全错位。”国际建筑师协会主席加埃唐•修上个月在意大利举行的由洛克菲勒基金会主办的探讨城市化问题的会议上这样说道。
  “培养这些建筑师基本上都是为了他们本国的需要,而不会将他们派遣到发展中国家去。当然,也存在建筑师的流动情况,但依靠流动的建筑师解决不了问题的根本。”
  在整个非洲,约有3.5万名受过专业训练的建筑师,其中有2.5万名在埃及。“而仅在意大利,建筑师的人数就是全非洲的三倍。”修说道,“问题的严重由此可见一斑。”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城市规划学教授安娜尼娅•罗伊在近期的一篇论文中指出:“在21世纪,城市增长将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然而,很多论述城市功能的理论仍以发达国家为其理论依据。”
  此外,很多从事建筑业的人们由于天性使然也不情愿投入到为穷人们谋福利的城市规划行动当中。“相当多的建筑师抱着只建造纪念碑的念头进入到行业中来,他们想成为明星建筑师或有钱的城市规划师。”
  “我们必须强调一点:建筑要比弗兰克•盖里(美国著名解构主义建筑师)和伦佐•皮亚诺(意大利建筑大师)等所代表的更为广阔。”修接着说道,“它不仅仅只是建几座漂亮的房子而已,它与普通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全球建筑教育急需革新
  来自美国的学者们说,很多高校的建筑系仍在使用跟不上当前情况的过时的专业课程。“我们需要来一次彻底的重新调整。”
  美国学者们的这番话也得到了亚洲学者们的认同。印度德里建筑与设计学院院长K.T. Ravindran说,城市规划这一职业在印度已完全处于“僵死状态”。
  “60%的印度城市没有公共卫生系统,我们真的很失败。”他说道。

“引发冲突的导火线”(图片来源:百度)

来自卡拉奇的建筑师兼城市规划师阿勒夫•哈桑将人们的这一失败——未能培养出新一代有能力解决好城市化问题的城市规划人员——称之为“引发冲突的导火线”。
  “假如当前这些趋势继续下去的话,贫富两极分化将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多的人将被从住处赶走,人们的隔离感将越来越强烈,到那时,不仅是穷人生活在贫民区,就连富人也形同生活在贫民区,生活在武装保镖和保安系统的重重包围之中。”
  在亚洲,建筑师们仍需要与私人房产开发商这一股力量作艰苦的斗争。“商业房产项目已日益取代了城市规划。”哈桑说道。
  参加会议的代表们表示,修改大学课程可能会使问题得到部分解决,因为这样一来,未来从事城市规划学和建筑学的学生将自然而然地把最贫困人群的需求纳入到他们的设计思维中去。此外,有人建议为城市规划人员订立一个类似希波克拉底誓言那样的职业誓言,迫使他们在工程建设的每一阶段都需顾及边缘群体的利益。甚至有人还建议设立一个由自愿奉献自己退休时间的职业人士组成的“全球超级建筑师小组”,以应对未来数十亿人口涌入城市带来的问题。

要想解决问题,眼光必须放得更高远(图片来源:百度)

也有一些学者表示,要想解决问题,眼光必须放得更高远。“我们不能只干一些琐碎的、自我感觉良好的工程活计,比如挖一个厕所,使几十户人家上厕所更方便。这根本不能解决问题。”路特斯沃德说道,“我们必须将精力投放在教育上面,放在未来一代决策者身上。我们需要做的是改变人们的思维,而不是光制造水泵。”
  但也有人对大学能否与时俱进这一点表示怀疑,因为从传统上来说,大学不容易因外来影响而改变自己。“每个月,都有3.5万人来到巴西的贫民区。这可不是拖到下周一才能解决的问题啊。”修说道。 阿米莉娅-简特曼。

责任编辑: Helen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九源国际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