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巨大的“方块”构成了瑞典馆的主体建筑。从空中俯瞰,四座方形建筑之间的空隙形成一个巨大的“加号”。展馆外侧白色的墙体代表城市,内侧绿色的墙体代表自然,而“加号”表示城市与自然的互动。“
瑞典馆位于世博园C 区,临近欧洲展区的其它北欧国家馆,占地3000 平方米。展馆共三层,由四个方形建筑连接组成。从高处鸟瞰,瑞典馆的建筑就如同瑞典国旗上的十字图案。四个建筑彼此之间没有地面通道相连,观众可以通过十字形透明玻璃通道,穿梭于各个建筑物之间。展馆设计灵感来源于城市与乡村生活的互动。其中白色方块代表城市,绿色方块代表自然。建筑的外墙呈现象征城市的网格,平铺开来是一张斯德哥尔摩市中心地图,内墙则布满了大自然的元素。

上海世博会瑞典馆(图片来源:百度)
瑞典馆的设计由瑞典工程和设计公司SWECO 负责,他们这样描述自己的设计理念:“大自然与瑞典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为我们提供了灵感和创新,也是我们创意的源泉。我们希望在瑞典馆的设计中体现城市与乡村生活的互动,以及瑞典积极乐观、稳定可靠的社会环境。”
此次上海世博会上,瑞典馆的主题为“创意之光”。“ 可持续发展”、“创新”以及“交流”是瑞典馆的主题词,设计师希望通过这三个元素来展示瑞典的创意文化。在瑞典馆内,参观者不仅可以体验瑞典的文化和社会精神,还将了解瑞典面对挑战采取的解决方案,以及瑞典提高城市环境水平的措施和能力。
置身于瑞典的大森林中
瑞典馆由四个相互连接的方形建筑物组成。每座建筑的外立面由穿孔的钢板组成,每一块钢板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块与块间留有一定距离,远远望去,仿佛一张城市地图。“地图”以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为原型,“瑞典的朋友说不定还能在上面找到他们家的具体位置呢。” 任安莉说。同时,这些钢板上有一层很薄的涂料,可以反射阳光,降低馆内的温度。
四座方形建筑之间的墙体共有8面,高20 米,以绿色为主色调,墙面上的图案由巨幅风景画组成。这些风景画取材于摄影家拍下的松树林、白桦林,这些照片将以图片或投影的形式呈现在这8 面墙体上。总代表任安莉对记者介绍说,瑞典国土有57% 被森林覆盖,首都斯德哥尔摩就是被包围在森林中的城市,“参观者在通道中行走,犹如穿梭在瑞典的大森林中。我们希望参观者走进瑞典馆,可以体验真正的瑞典城市生活。”
瑞典馆的建筑式样采用传统的城市建筑。参观者登上广场上部的展馆后,会发现其他三个展馆都没有独立的出入口,想要进入,就要通过悬在空中的全透明玻璃通道。这些通道最高的离地超过10 米,将四个展区连接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参观者穿梭其中,不仅能从空中观看外墙上的白桦林和松树林,还能体验到别样的刺激。”任安莉说。
此外,瑞典馆的建筑外形还将突出展示木材在现代建筑领域中的应用。“无论在展馆的设计还是内部展示上,我们都将‘ 大篇幅’展现瑞典城市与森林的完美融合。”瑞典馆的4 个大型立方体建筑中,有3 个是钢筋水泥构件,但入口处的立方体却是用木材制成。任安莉对记者介绍说,在入口处的立方体使用木材,是为了体现木材是一种能够被用于大型建筑的环保材料,“在瑞典,木材是一种被广泛运用的建筑材料。我们希望能把这种欧洲的建筑理念带到中国。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通过瑞典馆的建筑,向世界展示瑞典城市和森林的结合以及对林木的保护。”
用于瑞典馆建设的木材并不是普通的木材,而是采用了胶合木这种全新的技术。胶合木建筑不仅有抗震的作用,其防火性能也优于钢筋水泥,根据一些测试,在同样的大火中,钢筋水泥材料的建筑半个小时就倒塌了,但胶合木建筑2 个多小时也不会倒。“近年来,世界各地连续发生地震,我们希望能够把这种新的建筑形式在上海世博会上推广,帮助更多人。”任安莉说。
同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将会在瑞典馆中得到充分展现。瑞典政府曾颁布过一条法令,规定每砍掉一棵树,必须种上两棵。“现在,瑞典每年的伐木量是1 亿立方米,但森林的增长量是1.2亿立方米。我们希望将我们国家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经验推广到全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