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观点 > 观点部落  > 正文
建筑师:请背起行囊去游历
发布时间: 2010-02-02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在这点上,地处南国的深圳是颇为相似的。并且,在这座年轻的城市里,似乎更具有文化上的包容性:由于没有本土文化,更易接收各种文化;各种建筑风格都有市场;不同文化背景的建筑师都在这里找到了位置。

作为当今深圳第一高层的帝王大厦,雄踞着整个城市的制高点,其顶上的两根尖针直刺苍穹,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刺眼的光线,在它的下面,正匆匆行走着忙碌的人们,它各四周模拟香港力宝中心的振业大厦、模拟H·福斯特香港汇丰银行的电力大厦等建筑一起构成成深圳最繁华的商业行政中心。在这里,街道是那么的窄,而建筑尺度却异常的巨大,建筑装饰超前的繁华,渲染出一种压抑的商业气氛,在这种环境里工作和生活的人们,内心是紧张和浮躁不安的,难怪总有天边过客的感觉。

深圳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规划发展上的不平衡。众所周知,深圳市有福田、南山、宝安三区,前两区为市区,俗称"关内", 后一区为市郊,俗称"关外"。"关内"和"关外"的景象是截然不同的:"关内"的绿化与卫生状况在全国是首屈一指的,而"关外"许多地方却恰恰相反,生活环境和治安状况极差,是打工族的栖身之地。向往繁华的心理驱使人们纷纷涌入"关内",造成了目前深圳市人口恶性膨胀和交通拥护不堪的现状。因此,深圳只有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城市郊区的建设,增强城市边缘的吸引力,才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深圳的再一个问题就是过快的建设速度造成了与这种建设速度成正比发展的遗憾。以建筑设计行业为例,中外机构众多,水准参差不齐,由于电脑的普及,有的公司几乎几个人就能撑起一片天,工作的准则是快速、高效和降低成本,没有对经济和社会环境的考虑,没有文化背景的顾忌,这种浮躁的创作心态,正是近年来深圳好作品越来越少的原因。还有就是在竞争中大陆的建筑设计机构越来越多的扮演着外国公司合作机构的角色,本土建筑师已乐此不疲地充当施工图设计师或绘图员,个中原因是发人深省的。

在游历生涯中,我也到过一个使流连的地方,那就是,江南水乡――苏州。

这是一个日前中国传统文化保护相当完整的城市之一。邻近上海,同样是一个正走向世界的开放城市,传统和现代文化却得相得益彰,保持着和谐的对话:生气勃勃的现代化城市,飘逸着醇厚的千年文化古风。在闻名的园林――狮子林四周,有一个荣获建设金牌的小区――桐芳苑,和谐的尺度,庭园式的住宅建筑设计,从一砖一瓦的设计里,可以感受到设计师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苏州的成功经验,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在立足本土的传统文化氛围中,创造现代生活,无疑是一种适应人性心理的模式。这应该起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作为建筑师和规划师有责任保护和发扬传统文化,规划设计出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和建筑。

责任编辑: 畅言网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