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州博物馆回火车站的路上我经过一个停车场,我静静地在那块空地上站了许久,不为别的,为了眼前一片姑苏传统黑瓦白墙的侧影。
这应该是个大户人家的房子,层层叠叠颇有气势地在空地上形成一个个三角、方块。一条简单爽快的黑线从它们顶上掠过,把这些方块、三角稳稳地规定在苍穹之下。最强烈的色彩对比、最基本的几何形状、最原始的材料和手段,亲切朴素却异常现代和有张力,宁静人文却不费吹灰之力。我不禁妄想:为什么苏州博物馆不是在这里面呢?

苏州博物馆一隅(图片来源:blog)

苏州博物馆一隅(图片来源:blog)
贝聿铭先生早前在接受采访时说:“苏州园林是过去鼎盛时期的产物,现在无论怎么造都无法超越,只有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靠着拙政圆,依着忠王府,苏州博物馆正好置身于姑苏最经典的传统中。于是,用白墙灰瓦降低传统白墙黑瓦的对比度,显示一种更西方、更接近现代概念的高调色彩关系;用灰色装饰直线条代替传统的木梁,既体现传统建筑结构又成为新建筑的现代表皮纹样;用回廊、条纹木窗栏,把光线理成一丝丝撒在地面;用展区和回廊一隅配上六边形镂窗再现“移步换景”和“借景”的概念;用墙面规则的矩形凹块,把清水自上而下阶梯状地引入底楼池塘;用暴露的钢结构和石材的曲桥、亭子,把馆与馆连接起来;用大块石山在白墙前表现“以壁为纸”。“中而新,苏而新”的原则始终贯穿于建筑过程中,仿佛一部现代版的《说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