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观点 > 观点部落  > 正文
未来建筑的“试验场” 期待“后世博”上海行动
发布时间: 2010-04-16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精神地标”

《瞭望》:历史上,世博会留下了很多传世建筑,你认为,上海世博是否会留下传世的建筑?如果有,会是哪一个?

 金秋野:从建筑史上看,最了不起的划时代建筑,其主体承重结构往往极具创新意义,在技术潜力、施工方法和经济性方面全面超越从前,在美学上也对人们的常识构成挑战,如水晶宫、埃菲尔铁塔等。我想,那必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显著变革的结果。近些年,建筑师们把努力的方向转移到建构学意义上的表皮探索和非线性空间形体塑造方面,用以往的经验很难衡量。

唐子来:历史上的世博会曾经留下一些“传世”建筑,但最近几届世博会并非如此,这也表明了时代发展的趋势。我认为,上海世博会留下最有价值的建筑遗产是工业建筑的再生实践。

夏骏:现在说不好,从已有的建筑造型来看,上海世博会的某个场馆成为埃菲尔铁塔那样世界知名的建筑很难。不过世博会后,世博园区对上海这个城市来讲,注定会成为一个精神地标,因为这里曾经是全球高度关注过的一个地方。

徐泓:把世博会与传世的建筑联系在一起,这个观念可能是陈旧的。在早期,世博会是以产品展为主要内容的,建筑作为工业革命的一种产品会被高度重视。但到了现代乃至当代,世博会更多地体现为利用高科技手段展示的一种理念,不同国家、不同文化演绎一个主题的时候,所谓留下传世的建筑,就不一定是它所追求的目标了。说到上海世博,传世的建筑自然要从永久性建筑中产生。至于哪一个能够传世,还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谷利行:直到上世纪末,世博会在某种意义上是世界建筑博览会,但这种说法随着世博会功能的转变,已经淡出。世博建筑已经不是观赏的主要对象。所以个人认为,“世博会看建筑”这个观念需要调整。

《瞭望》:世博会历来也是世界建筑博览会,是未来建筑的“试验场”,它会给人们带来何种启示?

金秋野:世博会一直就是一个西方人的游戏,现在更像是一部立意非凡的美国大片,似乎传达着数不清的高尚价值,其背后无非是全民娱乐、政治宣言、商业利润、媒体狂欢的皆大欢喜。认真想想,其举办动机和运作方式都违反低碳、环保和节约的方针,但是却不能因此而否定它的价值。它的抚慰作用远远大于教化意义。

夏骏:世博会的馆体建筑就像一场建筑“时装秀”,模特穿的衣服,不一定在现实生活中就直接拷贝,但是“时装周”上展示的一些亮点,可能就启发了现实中的其他设计师。世博会建筑本身会带来类似建筑“时装秀”的效果,传达出不同的价值观和创造性,表达人类对未来的某种愿望,其中的一些建筑亮点或观念可能给职业建筑师们带来启发。

责任编辑: 畅言网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