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伦蒂尼(Francois Valentiny) 生于1953年 卢森堡馆主建筑师 申根·Hermann & Valentiny etAssocies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采访瓦伦蒂尼,是在外滩,卢森堡驻上海领事馆。
罗浩宁,卢森堡馆的馆长,采访时一直陪在边上。
不久前在记者招待会上,罗浩宁告诉我们,很多人都知道申根签证。只需获得欧盟国家其中一国的签证即可前往其他欧盟国家。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其实申根是卢森堡靠近德法边境的一个小镇。 2010年适逢申根协议签订25周年,卢森堡馆将借此向参观者展示申根小镇及申根协议的历史。现在,他身边坐着的正是一位来自申根镇的建筑师。
瓦伦蒂尼先生翻开一本精美的建筑画册,给我们看几张照片。那本画册里,几乎全是他们公司的作品,唯有这几张照片,描写的是生活。一个古旧的船型小屋,背后几棵树枝叶繁茂。这就是童年瓦伦蒂尼和同伴在每个周末玩耍的地方,他们在那只船里,动手做些什么。那时候,他曾经梦想,有一天他会在一个风景如画无人的地方,做一个纯粹的雕塑。不过那时,这些树还没有长大……草地上,有一堆枯树段,小瓦伦蒂尼最喜爱的事情,就是造房子,可是他不是用现成的积木,而是将这些废弃的树木段,翻来弄去……还有一张图片是一个切开的洋葱,剖面是一层一层的。生活的过程像不像是在剥一个洋葱?少年时,老是挂念着想要知道里面会有更精彩的什么,你剥了一层,又是一层,剥到中间,发现什么也没有……
这个孩子从故乡申根走出,在法国南锡建筑学院和奥地利维也纳应用艺术大学研读建筑。他在学成不久又回到了家乡。他和同伴休伯特·赫尔曼共同成立了建筑事务所。他们的第一个办事处就设在申根。
“我对自己的家乡有着非常强烈的感情。在我生活的那个地方,像是一个大家庭,我能叫出每个人的名字。我不愿离开申根。 ”瓦伦蒂尼说。
从1980年开始,瓦伦蒂尼已经设计了200多个建筑。随着欧洲文化中心(德国),斯塔万格音乐厅(挪威),莫扎特之家(萨尔茨堡,奥地利)等杰出建筑一一落成,收获了一枚枚金质奖章。很多作品,都透出了特别的气魄。
卢森堡馆正是这个传奇建筑师的又一个作品。
瓦伦蒂尼微笑着,和他身边的项目经理柯钦对视了一下。他然后说:“当我开始设计草图的时候,我需要在卢森堡和中国两个国家之间找出共性的东西来设计。中国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我的一位朋友在维也纳做大使。他给我讲了很多关于中国的情况。 ”
“从建筑的角度来考虑。中国的故宫格局非常值得借鉴,故宫当中是一栋主要的建筑,旁边拱卫着的是各种不同的建筑,在主要建筑和旁边的建筑之间,有着开阔的广场。 ”
“使我想到故宫,是因为考虑到卢森堡馆周围的国家馆的建筑。法国馆、德国馆、意大利馆,这些馆体量都很庞大。卢森堡馆占地只有他们的一半,如果以高制高,必然会被这些高大的展馆淹没。我必须把我们馆的周围放低,抬高中间一个点,这一个建筑的顶部,就成为最值得注意的高点。从远处一眼就可以看到了我们的展馆。 ”他顺手拿过一张练习本的纸,用笔画起来。奇妙的是,他坐在我们对面,一笔一笔,却全是顺着我们的方向画出来的。
那是四张示意图。第一张,是一个下大上小的平台。第二张是平台的来由,那是类似故宫内宫殿一样的建筑,瓦伦蒂尼用笔划掉了屋顶和上部建筑。第三张,是一个典型的卢森堡独间民居,那样的屋子站立在田野上,有着自己特别的风姿。第四张,将民居的上半部移至平台上。
具体的设计过程显然还要更复杂一些,我们后来在建筑画册里,看到了瓦伦蒂尼从这个构思出发,一共画了8张立体草图。在草图中,民居不断地变化,和下面的平台变成了一体,屋顶的一角夸张地向上向前突出。普通的民居就演化成为一件艺术品了。
“我想到两国都是农业比重很大的国家,农民也就在我思维之内。 ”瓦伦蒂尼解释,“世博会的主题是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美好其实也是一种感觉。那就是环境。世博会让卢森堡有了一次展示自己独创的机会,我们国家很小,人口也不多,但是我们对自然环境非常尊重。在我们卢森堡馆的设计中,对环境的表现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
地处欧洲中部的卢森堡,人口40万,是名副其实的“袖珍小国”。绿色遍布国土,一派田园风光,被称为“欧洲的绿色心脏”。自然之美与生活之美正是展馆要表达的。回味一下瓦伦蒂尼的整个设计思路,他处处立足于从“小”去表现“美”,是一种非常特别的创意。
瓦伦蒂尼的设计,还包含着对建材的思考。玻璃、水泥、那些表面抛光过的大理石材料,都不能让他中意。因为这些建材给人的感觉是太过“新”了。作为建筑师,他心目中的这个建筑,不是一夜之间从地下冒出来的。他想到的是,让第一批来展馆参观的人,就有一种感觉,那就是这个屋子已经存在20年了。有历史的房子,包含的内容更多一些,也会勾起参观者很多往事。
他们找到了考特钢,这种钢材可以回收,不会生锈。它特别的表面颜色,天生具有,这也是很多报道中“用独块巨石雕刻”的由来。我们看到画册中瓦伦蒂尼制作的效果图,都是满天橘红,因为建筑全是折线构成,因此在日光的照射之下,基调为土红,有棱有角的色块深浅不同。更像是一尊具有现代意味的雕塑。选择钢作为表面的建材还因为,卢森堡的钢铁工业非常发达,而且和中国汉阳的钢厂在一个世纪前就有了交往。
内壁使用了冷杉,这也是一种可以回收的材料。在展馆的“院子”里,地面铺上了巨大的“锯木片”。卢森堡名产白葡萄酒。展馆四边种植葡萄,是卢森堡葡萄园的缩影。葡萄藤给了这个展馆田园的气息。这一座建筑,就在绿色的氛围之中。
瓦伦蒂尼说起了建筑设计:“这是人脑和自然之间的一场游戏。我从来没有想过要从事其它的的职业,我一直在干这一行。虽然它是一个艰苦的工作,可是我非常喜欢。想想吧,建筑能和政治、经济、文化,都融合在一起。你是在为公众建造。 ”
“你开始一个新的项目,有了一个新的点子,所有的人都可能反对你。在我们这个年代,人们可能以为传统的方式是最好的。于是你,就需要动点心思,有点策略,要兜售你的观点。展示你的草图,从画下第一笔开始就得用一种有趣的方式说服人们。 ”
“建筑师说到底是一个诗人。只是他用建筑材料吟诗,就如同画家调和色彩,作曲家运用乐声。 ”19世纪末芝加哥学派著名的建筑师沙利文的这句话,就专门印在建筑画册的第一页上。
瓦伦蒂尼在后面还写道,在他工作的时候,是在“享受建筑的快乐”。创意强烈地爆发,设计经常缓慢地形成。他们在每一次完成项目之后,都会聚在一起喝咖啡,想想还有什么可以修改的。一直到绞尽脑汁想不出来哪一根线条可以移动才罢休。然后互相提醒,这个设计已经定型,再做可不能依葫芦画瓢,必须换个思路。
“你有格言吗?属于自己的。 ”
“Creation from nothing toeverything。 ”
——创造,从无到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