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观点 > 观点部落  > 正文
分析:中国绿色建筑蹒跚前行之故
发布时间: 2010-04-22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技术困境

由于中国建筑产品的生产水平和发达国家有着一定的差距,其单位能耗往往较高。其中,钢、水泥、砖的生产耗能约为国际先进水平的1.2倍,平板玻璃接近1.5倍,建筑陶瓷为2倍。

技术的落后使得中国在新能源产业领域的国际分工中处于低端。依靠低廉的成本发展壮大的 “中国制造”在生产“清洁产品”的同时,不断排放二氧化碳以及污染物——把这些废物留在中国的土地上后,却将清洁的产品出口到国外,赚取微薄的利润。“国际制造业的转移排放在节能产品生产中依然存在。”秦大佑说。

以太阳能光伏发电为例,还存在着效率低、价格高、生产硅晶片耗能高、污染大的问题,目前还没有得到大量应用。“我们更不能在中国生产硅晶片,出口到发达国家,把耗能和污染留在中国,让发达国家享用清洁能源。反过来,发达国家还说你增加了碳排放。”吴志强说。

绿色建筑从规划设计、施工过程到运营和拆除,要从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角度,考虑是否真正绿色节能。如对于保温材料的选用,传统的聚氨酯保温材料生产的发泡过程采用含有破坏臭氧层物质的发泡剂,不能单纯强调增加保温效果而忽视了发泡剂生产、使用和报废过程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此外,技术的发展也许并非实现绿色的唯一途径。通过“因地制宜”,建造适应当地气候的建筑,采取传统的技术策略也可以满足特定功能。如,对于住宅夏季节能而言,很多情况下安装固定遮阳也能达到和可调节遮阳相同的效果。

“是天人合一,而不是技术堆积。”吴志强说。

不过,他进一步强调,中国还是要追求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当中的技术进步,要和国际政治斗争中强调“低碳”区别开来:“不能说这个概念是别人说的,我们就不做绿色,不追求自己的技术,追求节能清洁的技术永远是我们要努力做的。”

责任编辑: 畅言网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