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观点 > 观点部落  > 正文
分析:中国绿色建筑蹒跚前行之故
发布时间: 2010-04-22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标准背后

围绕规范和推广绿色建筑,近年来,许多国家制定和发展了各自的绿色建筑标准与评估体系,如美国的LEED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英国的BREEAM、日本的CASBEE等。其中,LEED以其实践性特征和较高的市场接受度,成为目前国际上最具影响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之一。

而中国也初步建立了国家和地方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如国家标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同时,一系列的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示范工程也相继建立。通过这些试点,一批世界先进的节能技术体系与产品得到推广和应用,也促进了地方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制定和完善。

与国内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和标准相比,LEED的市场运作更为成熟和完善。近些年,国内主要的房地产开发商都有项目参评LEED认证,如招商地产的泰格公寓、万科的大梅沙万科总部。

据统计,中国地产商登记申请美国LEED项目的已达到300个,但实际得到认证的却很少,甚至有些项目申请完后却没有开工。绝大多数开发商只想以一个典型工程申请LEED认证当做卖点,实际并非真的致力于绿色。

与此同时,LEED项目认证及其技术咨询费用高昂,一些通过认证的项目也不见得节能,更有人指出,LEED认证成了一个新兴市场的推动者,一个与厂家利益、商业利益紧密相连的机构。

一项对156个LEED案例的分析表明,84%的建筑在能源和大气环境项的得分上未能达标;而80%的建筑在室内环境质量上则远超过标准,即LEED允许一些节能效果并不好可是在其他容易达标的方面做出“弥补”的建筑通过认证。更为明显的是,LEED的一些条文设置只要购买了一些厂家的“绿色产品”,就可以得到分数。

无疑,除了借鉴LEED的便利性,更多的应该是因地制宜建立使用本国特点的绿色建筑认证标准。如果要实现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向绿色建筑评估标准的过渡,就必然要求这样的标准是由市场推出,由市场执行。法规的条文疏漏、执法不到位,市场推广难,缺乏明确的财政补贴对象,所有这些都是实现“中国标准”所要面临的难题。

责任编辑: 畅言网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