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海世博会即将来临,“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成为热门网络搜索语。作为一次探讨新世纪人类城市生活的盛会,建筑首当其冲地成为重中之重,为诸多世界著名建筑师及设计新锐提供了创意平台,力邀全世界的有智之士,展示对未来地球都市的前瞻设想。接着,我们让视角回到北京,早于2008年奥运会掀起的建设热潮,以及随后被媒体炒出的“明星建筑师热”,为我们留下了数十座地标性建筑,它们正在渗透进这座都市的古老灵魂之中,改变着普通居民对城市环境的认同感。不久前,一场以“城市动员”为主题的建筑双年展在深圳隆重登场……
建筑,近几年终于走出专业学科的藩篱,国内的报纸、时尚媒体、生活杂志对其投入前所未有的关注热情。这不仅仅是一种赶时髦的心理作祟,更是源自我们生活理念的转变,对有品质的生活之美的追求。

图片来源:搜狐旅游
建筑——记录历史生活的活化石
在电影《人猿星球》最初设计的震撼结局中,主角泰勒逃离了凶残的智能猿类的控制,来到了世界尽头的海滩,却发现了半掩埋在沙里的自由女神像,顿时他明白,人类的生活已经一去不复返……建筑,不仅象征了人类的文明,亦代表了在文明中跋涉前行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就像那尊自由女神像,代表了一种乐观、狂喜、奋斗的美国梦。
纵观历史,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北非沙漠里的金字塔显示了古埃及普通公民的节制生活;高耸入云的中世纪教堂表现了在宗教统治下平民的虔诚与畏惧;罗马斗兽场告诉我们一个逝去的民族是如何血腥地热衷于娱乐;而徜徉在爱琴海沿岸的废墟之中,欣赏着那些宽大的露天浴室的残迹,古希腊人舒适地享受生活的身影似乎历历在目……建筑之美,或许就在于我们可以从中阅读到那些珍贵的生活印记。它们是记录历史生活的活化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