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观点 > 业界名家  > 正文
公民建筑需要自下而上的努力
发布时间: 2010-09-20   来源:南方网投稿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日本传统街区(图片来源:百度)

我们目前所见的大众对建筑界的关注,主要只是追捧“明星建筑师”“扎眼建筑”等。 随着中国超速城市化产生的巨大影响,国际媒体(尤其是国内媒体)对中国建筑师倾注了极度的关注与热情,但是中国当代建筑整体上还处在较低的水准,这是不争的事实。

我们所知道的国际明星建筑师,像弗兰克·盖里、雷姆·库哈斯、扎哈·哈迪德、丹尼尔·李布斯金等,都不仅仅是媒体明星,同时在业界也有盛誉,对建筑历史有过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媒体热衷追捧的国内明星建筑师,有些并不具有业界的声誉,是时尚平台“造星运动”促动的畸形幻象。

我主持的“新观察”栏目的最新一辑,议题是“何陋轩论”,建筑师王澍、童明、王欣、董豫赣就冯纪忠先生的这个小作品,展开了涉及文化传承等宏大议题的犀利的学术讨论。对他们来说,偏居于上海松江方塔园东南角的这个茅草覆顶的小小竹轩,是中国现代建筑史中最具突破性和重要的建筑。

何陋轩现在仍是一个普通茶铺,是方塔园周边老人喝茶、玩牌、打瞌睡的地方,对我来说,那就是好的建筑,是中国现代建筑史的转型力作,而且,是尚不为媒体所知、所识、所追捧的真正的“公民建筑”。

何陋轩是冯纪忠先生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作品,那时,他已完成了方塔园的规划设计。方塔园的设计,如北门屋顶错开、堑道富于变化、石桥错落有致等等,已经多有新意。到了何陋轩,更是全面创新,台基错动,自有韵律;竹构杂陈,变化“随意”;节点黑色,杆件白色;屋檐低垂,重塑景观;弧墙断续,随时变动……何陋轩既摆脱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符号印记,也超越了欧洲现代建筑的形式语言,而直追东方古代文化的意境与精髓。正是何陋轩的“默默出世”,把近代以来对中国古典建筑语言的现代转型的探索做了全面的、质的提升,它所达到的高度,至今难以超越。(南方都市报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冯先生虽然在何陋轩的设计中倾注了毕生心力,但竹轩却是方塔园中最“贫困”的建筑,他在设计中更多考虑的,还是游人、茶客至此的空间感受和氛围感受:茅草覆顶和铸铁柱础,夸张低垂的屋檐和反常涂漆的杆件,何陋轩用朴素而内敛的设计语言,做到了“空前绝后”。

媒体对建筑关注不够

建筑当然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大众对建筑少有评价,或者只有“鸟巢”、“大裤衩”、“小蛮腰”这样的评价,应该是大众媒体失职所致,公共空间和平台缺失所致。眼下剧变中的建筑和城市,其实要比文学、电影和肥皂剧更生动有趣,但是我们的大众媒体除了把一些建筑师塑造成摆酷的明星,除了“装点”几篇无关痛痒的讥讽现实的酸文,就没有别的招数了。

“大裤衩”(图片来源:百度)

我曾经编辑过丹尼尔·李布斯金的自传《破土:生活与建筑的冒险》,当作者竞标纽约世贸中心重建项目规划案时,由于《纽约时报》等媒体的鼓噪,使方案评选的每一步进展都成为牵动全城公众的事件。到了方案揭晓前的几天,李布斯金每次步出酒店,都会受到大堂服务生的鼓励;中标后,在机场,连安检员都能如数家珍地与他讨论几个参赛方案的优劣。他的这段经历说明,在这方面,大众媒体的空间是巨大的,潜力是无穷的。

在美国,普利策奖由新闻界奖和创作界奖组成,建筑与小说、戏剧、音乐等同属于创作界,被称为建筑界的诺贝尔奖,获奖建筑师不仅在业界享有国际声誉,也是媒体追捧的明星。所以南方都市报系主办“中国建筑传媒奖”并非“异类”之举,而是媒体应该担当的责任。这个奖应该充分调动媒体资源,借评奖契机把公民建筑、公共空间、社区营造、公民参与等议题,促动为全民关注、热议、实践的社会行为。

第一届中国建筑传媒奖取得了很大成功,获奖作品都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尤其是冯纪中先生,为现代建筑的转型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一生默默无闻,甘于寂寞,“杰出成就奖”对他是名至实归,也是非常及时的。

这届建筑传媒奖将面临一个优势和两个困难。优势是第一届的成功,尤其是专业化的评奖流程和媒体巨大的传播力,使建筑界对这届评奖充满期待,申报踊跃。困难是因入选作品必须是近两年的建成项目,所以选择的余地相对狭小;而且,“公民建筑”的导向固然“政治正确”,但获奖作品若仍位置偏远、远离业界和媒体的关注点,有可能逐渐失去它本已获得的影响力。

责任编辑: Helen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