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观点 > 业界名家  > 正文
寻找中国建筑的“根”
发布时间: 2010-11-19   来源:中国建设报投稿  转载自: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人民广场是上海的心脏,也是上海的脸面。在这里,不仅能听到这座伟大的城市跳动着的脉搏,而且还能看到一个普通人的生命轨迹。他,叫蔡镇钰,是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资深总建筑师,也是由国家命名的建筑设计大师。

建筑师蔡镇钰(图片来源:百度)

眼前的长途电信大楼,是他的作品,那是上海上世纪70年代的扛鼎之作。身后的新世界商城,也是他的作品。甚至,在人们的脚下深处,一号线的地铁车站,同样是他的精心之作。

如果说音乐家是用旋律塑造生活,那么,建筑设计师则是用线条勾勒城市的符号。一个人能用生命的一部分为城市的心脏输血,能成为城市脸面优美的线条,那是一件多么令人欣慰的事呵——所以,蔡镇钰是幸福的。

从最美的小城中走出

蔡镇钰出生于江苏常熟。这是一座被著名建筑家称之为“中国江南最美的小城”。小城素有“十里青山半入城”的秀姿。蜿蜒的虞山从西北角伸入城厢,城中心南宋的古方塔巍然耸立,城郊的七条弦河迎着方塔奔流不息。小城的青山绿水、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陶冶了蔡镇钰的情操。节日的庙会、佛事、道场……这些都在蔡镇钰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中华文化的种子。

建筑设计师则是用线条勾勒城市的符号(图片来源:百度)

蔡镇钰从小生活在外公家。除了外公外婆的宠爱外,还有来自舅妈和姨妈的爱抚。他的姨妈文静端庄,是圣约翰大学文学系的才女。每年假期,她不仅给蔡镇钰带来好多好多零食和玩具,而且还给他讲了许许多多故事。诸如《双城记》之类的小说。

 儿童的蔡镇钰就读于教会小学。教会学校的学生照例都要唱赞美诗。蔡镇钰那时还小,经常会不理解歌词,然而他却总能感受到旋律的优美。蔡镇钰也爱画画,他的父亲在中学教书,同时,还是个颇有造诣的国画家,承传虞山画系。他是丰子恺先生生前的挚友。

蔡镇钰中学毕业时,顺利地考进了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建筑系。当时,他的同班同学中,有不少是来自大上海的。他们常常在教室里津津乐道上海的外滩、跑马厅,还炫耀24层楼的国际饭店。而在蔡镇钰的家乡,最高的建筑是建造于宋代的方塔。来自小城的他感到有些自卑。

南京工学院建筑系向来被称之为中国现代建筑师的摇篮。杨廷宝、刘敦桢、童隽……这些中国现代建筑界的泰斗都是建筑系的老师。

当蔡镇钰自己已成为国家命名的大师和博士生导师时,他仍然很清晰地记得,当年,杨廷宝老师讲解的建筑概论课,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不是冷冰冰的石头,而是气势恢弘的史诗。最令蔡镇钰难忘的,是大学二年级做小住宅设计。杨廷宝不仅手把手地教做草图的技巧,而且还讲了做建筑设计的原理。刘敦桢老师开讲的中外建筑史课更是大大打开了他们的建筑视野,使这些年轻的学子更好地从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了解了建筑学的真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大师讲解的中国建筑和民居的精美,蔡镇钰听后如同醍醐灌顶。老宅的书厅、小院……就连那再普通不过的支撑窗,也突然像有灵性似的鲜活起来:它们是中国民居的组成,它们是建筑学意义上的国粹!

大学毕业时,蔡镇钰考上了留苏预备生。随后,他到了北京市设计院进修实习了2年,在张开济大师的悉心指导下,他对建筑的理解更深了。

1959年10月,他踏上开往莫斯科的火车:他将进入苏联莫斯科建筑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责任编辑: Helen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