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地产界 > 项目  > 正文
珠水之晶 岭南宫墅
——广东省委珠岛宾馆“东一号工程”设计简介
发布时间: 2010-08-13   来源:畅言网  转载自:广州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总平面布局

“东一号工程”处在一个狭窄的半岛,地形上,原有的一、二、三号楼各自独立,新的规划改造的思路是以一号楼作为整个“东一号工程”的主体建筑,对珠岛半岛的6栋别墅群进行改造。形成“东一号工程”的南北向中心轴线;而它的水平轴线西起五号楼,东至新三号楼的中心庭院,南北向中心轴线和东西向水平轴线的形成与珠岛半岛地块相吻合,而且结合得天衣无缝。

从大门绕到一号楼的前广场“内廷”形成一个仿如北京故宫皇城前广场,流水环绕一号楼,形成“明堂水”的格局,有如天安门城楼前的金水桥一样具有象征性的意义。

新二号楼与新三号楼随东湖之势排列于湖边,呼应珠岛半岛的地形、地势,空间紧凑,功能分布合理。有如北京故宫的“内廷”的三座殿堂,配有会议中心、宴会厅、多功能厅,是领导举行会议,听取报告,商谈国事之所。布置有亭台楼阁,奇花异石,古树参天,优美的园林布局环境。二号楼与一号楼联为一体,由于二号楼功能复杂,面积大,体量重,而且傍在一号楼旁,因此通过建筑手段力求使它灵活、丰富,让它体量既分散又紧凑,不与一号楼的体量争辉。三号楼结合地势,采用集中式的中庭布局,建筑布局紧密、大方,与地势相呼应。在这里,建筑作为一种手段,体现高雅适用、庄重大方,充分体现民族特色。它表现出一种崇高力量和中华民族的象征。

建筑设计与园林环境

建筑设计,力求将古典建筑意象融入现代建筑中,古今结合。在建筑形体权衡、细部推敲设计方面,既从古典建筑中复制基本的设计元素,又加以提炼,源自传统,表于时代。

建筑设计

(一)建筑设计

“东一号工程”要求高雅适用、庄重大方,因此在立面设计上多采用地方风貌文化特点的建筑语言,如岭南建筑常用的通花窗、连廊、插拱、船形脊等等。

1.入口的处理

立面入口造型运用了岭南建筑独具空灵的立面造型与空间格调,分别采用了三间卷棚歇山顶和牌楼的形式,单间悬山顶强调了入口的端庄气派,以虚实对比来加强中轴线。山面的处理庄重朴实,华而不喧,层层叠叠,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

2.建筑形体的艺术处理

一号楼主楼面阔九开间,采用重檐歇山顶,体量壮美,符合传统建筑的等级制度,又切合岭南传统建筑的常用形式。副楼东西长逾70米,这是由功能要求决定的,为打破这一过于扁长的造型,我们于副楼中部的餐厅部分,做了突出的造型处理,不仅在平面上有退进,而且将其屋顶部分作一独立的歇山顶处理,使餐厅的屋顶高起,形成一号楼北面的控制中心和视觉焦点。同时,其良好的尺度,以及细部的栏杆,阳台设计,使得一号楼北面临湖立面与东湖的环境十分协调,融为一体,也弱化了主楼高大的体量对湖面的压迫感,显得亲切近人,趣性十足。

     二号楼会议厅的体量巨大,我们取法自传统建筑设计的“化整为零”的手法,将其屋顶分散作五个主次分明的亭子,不仅在体量上达到了削弱的目的,烘托一号楼主体,而且造型秀美,形成进入“内廷”的良好对景,同时丰富了屋顶空间的观景休憩功能。二号楼中法自东莞可园中的“可楼”,是“东一号工程”中的一个竖向标志,也起到良好的点景和控制作用。

3.适宜的彩色与工艺美术装饰的运用

新建的一、二、三号楼建筑空间的格调在群体上着重跟自身环境的协调,建筑群的起伏,多变的屋顶形式和门窗的虚实对比,处理得有节奏,有层次,变化中求统一,端庄中求活泼。立面运用了砖、木、石的三雕,灰、泥、嵌瓷的三塑的民间建筑工艺手法,体现出浓厚的地方特色。

总而言之,“东一号工程”充分体现岭南建筑在特定的地域环境内刻意创新,创造出特具岭南建筑文化特点的建筑风格。

责任编辑: Ryan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