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在国土资源部出台的被称为“国19条”的房地产调控新政中,“严禁向别墅供地”再次被提及。新的政策表态综合2009年以来别墅市场的火热表现,有业内人士提出,如果按照现有的国家政策以及市场成交量,2010年独栋别墅产品甚至会出现断档,并成为在新房市场的绝唱。
别墅越限制越火产品中近七成是“独栋”
3月10日,在国土资源部出台的被称为“国19条”的房地产调控新政中,“严禁向别墅供地”再次被提及。新的政策表态综合2009年以来别墅市场的火热表现,有业内人士提出,如果按照现有的国家政策以及市场成交量,2010年独栋别墅产品甚至会出现断档,并成为在新房市场的绝唱。然而,根据近期对市场的调查发现,真实的市场情况并非如此:在政策、市场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北京独栋别墅市场仍有可能迎来一场本不应该存在的“盛宴”。

图片来源:美讯在线
市场现象:近七成别墅项目仍有独栋 引起业内人士质疑
今年春节这个传统的销售淡季,别墅开发商们的开盘热情没有丝毫消退。据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的数据显示,前不久北京取得预售许可证的项目中,别墅项目达到了6个。其中,丽宫、蓝岸丽舍、欧郡香水城、龙湾等4个项目均有独栋别墅推出。
此外,根据搜房别墅网的数据,预计今年全年有在售房源的别墅项目将达56个,其中推出独栋别墅产品的项目达到了38个,占比达到了67.85%。也就是说,独栋别墅在2010年仍将是别墅市场的主力。
在3月10日刚刚出台的《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房地产用地供应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中,“严禁向别墅供地”再次被明确并被置于显著位置,然而政府部门的三令五申所起到的作用却仍然存疑。
“政府相关部门早在2003年至2006年就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法规,限制别墅类项目的开发,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别墅尤其是独栋别墅还在市场上占据主流,这无疑是一件奇怪的事情。”有业内人士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该人士进一步指出,即使是2006年“限墅令”发出前拿的地,按照“两年内必须开发”的原则也应该在2008年开始进入市场,按正常销售周期推算,现在在售的独栋别墅应该远远小于市场上的量。“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为什么?”
业内分析:观点一:老项目后期占大部分 独栋别墅的确在减少
针对上述质疑的声音,市场人士纷纷给出了自己的说法。协成机构策划总监杨晓武认为,现在有些别墅项目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其中一部分是市场原因造成的,而且实际情况并不严重。
“虽然现在市场上还有很多独栋别墅项目在售,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其中大部分都是老项目后期。如龙湾、财富公馆、优山美地、丽宫等,这些项目开发较早,周期长,现在推出的基本上都是其后期产品,数量不多。此类项目在现有独栋产品的供应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杨晓武说。
而世邦魏理仕环球研究部高级经理蒋晶亮的看法与上述观点类似,他认为,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政府一直在严格限制别墅用地的审批,因此高档别墅市场近年来一直供应有限。 “2009年新入市的高档别墅项目几乎全部是现有别墅项目的后期,主要分布在顺义温榆河区域、昌平亚北区域、海淀西山区域这三个传统别墅区。受规划条件限制,未来独栋为主的高档别墅项目将越来越稀缺。”
搜房别墅网最近出台的一份数据也从侧面验证了上述人士的看法。该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2月,北京在售的别墅项目达到94个,其中有后续供应的项目仅有60个左右。也就是说,目前市场上有超过1/3的别墅项目都属于销售的最后阶段,一旦现有产品卖完,这些老项目也将从市场上消失。
观点二:打擦边球 此“独栋”非彼独栋
如果说老项目的离场代表着“独栋时代”的结束,那么新项目中的独栋别墅就让人难以理解了。据相关数据显示,在2009年新开盘的别墅项目中,相当一部分都有独栋产品出售。而根据政府出台的政策法规,独栋别墅产品早在数年前已停止了审批。那么这些“独栋”又是从哪来的呢?
洲联建筑设计集团副总经理严涛表示,政府出台“限墅令”之后,独栋别墅由于其高端物业的保值性与稀缺性受到热捧,一些开发商也出于利益考量打起了政策擦边球,并由此创造出了“类独栋”等概念。
“项目规划上对‘独栋别墅’的定义是指独门独户独院,两至三层楼形式;占地面积相当大,容积率又非常低(一般在0.35以下)。而对于容积率在0.35到0.7之间的联排、双拼等建筑形式,统统归入高档住宅,并不在‘限墅令’限制范围内。有的开发商就以联排、双拼的名义申请立项,在实际操作中却对其加以改造。例如把双拼别墅原本共用的墙体分割开,各自独立成户,在销售中却号称‘独栋’以博取高利润。”严涛说。
协成机构策划总监杨晓武则表示,“类独栋”等概念的产生,严格来讲是打了一个政策的擦边球,也直接导致了市场上“独栋”别墅的泛滥。“各地政府机构对此类别墅的监管还是有所保留的,因为牵涉到税收等根本利益,所以对开发商的行为还是睁只眼闭只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