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活动 > 春来茶馆 > BIM,实践出真知  > 正文
BIM,实践出真知
发布时间: 2012-09-04   来源:畅言网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张学斌,中信和业投资有限公司BIM副总监

张学斌:

BIM首先是解决产业链问题,也有可能是一个项目的不同环节。比如从起初的方案到施工的总包、分包,通过BIM走到现在是有力的方面。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依赖施工队的技术,从业主的角度考虑让施工方接触BIM或者说施工方没有BIM的前提下,可以借助第三方监理来提高施工质量。至于新的增长点就是项目甲方能得到更高的回报,一个项目的设计费可能是几百块钱,因为使用了BIM应该能获得更好的图纸质量,在这种环境下甲方会愿意付出一部分资金去为BIM买单。所以应用了BIM之后它是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现在很多的项目在招投标时越来越多的业主要求设计方拥有设计能力,增加了BIM之后确实能提高设计师的设计地位,或者说在一个项目招投标阶段会有机会获得这笔订单。我在2008年的时候组建了第一个BIM小组,一直到现在BIM小组的定位一直在变化,现在如果还把BIM小组作为一个施工方的团队是死路一条,因为很多的设计人员、施工人员、技术人员都把BIM做为自己的一个工具,未来的BIM应用不是一个领域、一个行业。2008年的时候组建BIM团队当时在设计院是很少的,能够获得更多的订单是有可能的。现在很多设计院都有BIM设计能力的时候,去组建一个BIM团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未来很多人员都会了解BIM。还有一个是刚才提到的管网综合,BIM在这几年发展到能够设计很炫的效果图、动画,但是这个是和BIM没有关系的。设计院如果组建一个BIM团队可能需要IT部门去配合,要调整好这个设计团队的方向。BIM小组能提高设计院自身的设计力量,设计院BIM小组的未来是把它作为自己设计的工具,来为我们更好的服务。机电管线的深化设计是否要设计院来做,这个需要考虑,如果设计院里有一个领导支持那是最好的。BIM人员是协同各个专业去工作的,不仅是协同本院的人员,在项目当中也有可能去协同外单位的人,在国外有BIM协同员这个职位。如果把建筑、机电、结构、施工都能实现BIM应用,这个项目就比较好。

张昆:

有个职位叫做BIM协同员,就是协调各方去做这件事情。现在做建筑都是BIM工作室,我觉得不应该是这样的,可能是建筑目前还是支柱产业的原因。我希望是各专业都学习一下BIM,第一步迈出来之后,后边有很多很好的内容可以学习。

叶岩:

我觉得BIM应该由甲方发起,因为就是说施工设计所有的东西,别看是施工方,其实所有人都是为他服务的。实际上应该是甲方BIM把产业链串在一起,对于甲方来说这可能是更好的东西,只是由设计行业率先使用起来。

张学斌:

我来自甲方,甲方关心的不是设计过程,也不是是否采用BIM还是其他方法。如果你的东西好,甲方会去帮你的。

叶岩:

甲方使用BIM之后,项目的可控性是不是更强?

张学斌:

比如说你是甲方聘请的设计院,你用了BIM软件对我来说是好事,但是BIM如何保证你的设计效果,业主是不会用BIM去控制你的设计的。

刘东明:

下面请张主任上台讲几句。

张耀东,中国建设教育协会房地产人力资源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

张耀东:

谢谢各位专家,我深有感触的是这次能探讨好多问题,我观看了三个BIM小组的设计方案。第一个是别墅,第二个是管线综合,第三个是古建,我觉得这里存在很多问题。BIM和中国建筑的结合,这是很关键的。当然,第一个别墅是很好的,第二个管线综合用了好多弯头,将来会不会给施工造成很多麻烦?我想在这种环境下将来是不是搞点技术革新。有些东西可以把我们自己的思路拓宽一些,特别是最后这个古建筑的案例,BIM最早是在英、法开始流行的,他们可能是那种欧洲哥特式的建筑,跟中国比还是有差别的,中国古建筑有很多细节方面的东西可以开发。通过观看大家的成果,我觉得大家确实是动脑子在思考,大家还应该多提一些问题,专家也多去解决一些问题,将来互相促进。畅言网也可以将大家提出的问题放在网络上,我很高兴的是大家拿出了成果,在思考、在探讨。下面我希望是给老师、专家、学员这样一个平台,希望每两个月举办一次BIM沙龙,目的是促进中国BIM的发展。

刘东明:

建筑畅言网上海BIM现场传来一个问题,想请在场的专家给解答一下:建筑设计中,结构支固设备(如铆钉、螺丝钉)的数量如何统计?

龙辉元:

BIM在结构软件统计工程量方面是挺有优势的,我用BIM重点是做设计,2000年以后我经手做的项目都是用BIM了。我以前在奥雅纳写过一篇BIM的文章,在建筑畅言网上也发表过,我后来了解到在统计方面的应用不是很多,我突然想了一下要不要把这个东西写出来。我就把我当时如何接触BIM和应用统计的过程写出来。这个事情就想说明我在BIM当中的兴趣,我强调一定要有兴趣之后再去做这个事情。

下面我说一下问题,关于统计工程量方面,BIM里每一个想要统计的量包括螺丝钉,在BIM里有一个族,一个螺丝钉如果是不同的型号,它在族的定义里是不一样的。假如说它用的是一个通用的族,在不同的螺丝钉统计的时候你要找不一样的东西。比如说刚才说古建筑的门窗,要统计不同的螺丝钉,有800mm的、有900mm的,将来你一定要把这个参数加到你的过滤里面去,加进去以后统计起来就很容易。我之前统计过一个方法,统计楼板的时候统计的是高差是几十公分,首先就是在每一层里找到楼差,增加一个高差它马上就把你要的东西统计出来了。刚才提到关于螺丝钉的问题,首先要把所有的螺丝钉找到,如果你螺丝钉里有一个不同的型号,你找到你要的型号的参数放到过滤器里边它就可以自动找到。所以说这个方法可以应用到所有统计数据上。

刘东明:

下面我们通过一些网友和现场学员提出的问题请各位老师给予解答。首先请老师们回答一下BIM软件与普通的算量软件有什么区别?能不能把他们结合在一起使用?

张昆:

我从算量软件说起,现在的算量软件或多或少有BIM的影子。现在的软件是一个过度的软件,相关的软件企业国内也就是四到五家,他们对数据的利用有不同的方法,很多软件都是从CAD用起,有些软件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但是并不全没有现在的软件全,这点东西能让我最大化的利用就是最好了。对于一些软件应用的二维技术来说,它们不是一个量级的问题,而是信息量的多少问题,实际的区别在于能否节约时间。如果有接口能把BIM直接与二维软件链接的话,那么将节约很多的时间成本。

目前,信息库的链接肯定是有人在开发的,主要就在于如何将二维图转换为三维图,如果有个接口把全部模型直接导到Revit中,那么就会比之前提高很高的效率。讲到数据库和Visual Basic,讲的太多大家也不知道什么意思,这需要BIM工程师和IT人员一起来开发,包括项目的容积率、建筑面积都会有自己的一套算法。但一些低级别的基础数据库应该是可以和其他人对接的。

刘东明:

接下来的问题是,建筑软件应该体现建筑师的什么价值?BIM与手绘有哪些联系?在BIM软件中,如何实现建筑专业和其他专业之间的协调?

张明,RTKL International BIM Manager

张明:

手绘其实应该是在概念设计阶段采用的方式,当然一些BIM软件也可以实现手绘的风格,可以脱离手工实现手绘效果。BIM还可以实现的还有很多,包括一些效果和模型是都可以用BIM来实现。下面就是建筑和其他专业的协调问题,在BIM里的一个实现可以有两种方法,我们可以把各个专业放到一个项目里来做,如果项目比较大的话我不赞成统一来做。可以让各个专业有自己的一个模型,各个专业之间可以用模型的链接方式来实现互相的协调。

项国强:

我想回答一下刚才我们的学员提出的一些问题,我能看出你的困惑,前一段是你个人的困惑,后面是你对行业的困惑。你的困惑我们当初都遇到过,我想说的是其实不用太纠结,你不用去考虑“BIM发展设计师失业”的事情,你应该考虑的是如何把你所学的专业发展起来,如何用BIM来协助你的工作,而不是说你学完BIM之后就放弃自己的专业了,专业是你的本领。我想说是没有BIM你是如何前进的,是不是也要打电话,是不是也要看图纸,是不是你与甲方也要沟通?不是说BIM来了我们就不知道怎么画图了,或者说不知道怎么去和其他的设计师沟通了。自从BIM出现以后,行里的人有一些困惑,实际上它是一个很好的创新的工作方法和一个更好的沟通方法。并不是BIM出现之后,该给暖通、电气专业提条件的也就不提了,不是这个概念,是该做什么还继续做什么,是用一种新的方法多多少少改变以前一些小的习惯。BIM解决的不是手绘问题,我把这几个问题串起来说,就是不要为了BIM去做事情,这是我对这几个问题的思考。BIM的应用非常广,对于每一个人应用的方面也不一样,可能特别大的项目有其他团队配合,如果应用BIM这项技术在工作中带来了方便,给予业主一个好的展现机会,那么它就起到了一定作用。

活动现场

畅言网记者:

大家好,我是畅言网的记者,我想现场对专家提出一个问题。BIM能否能把工程造价直接计算在里面,或者说在计算的时候怎么能够得到一个成本的总量?如果是这样的话就会涉及到选材问题,包括你选择那个品牌的材料,什么价位的材料,我想请问在座的专家们,这是不是一个庞大的系统?

龙辉元:

关于选材的问题,过程当中其实是欧美国家为了推销自己产品他们就在网址里面挂上BIM产品,也就是说他的每一个产品就是一个BIM模型,这个模型就是为了设计师可以直接调用,相当于是在网上推销他的东西,有时候是可以替换的,有时候是唯一的。一旦是唯一的、没有替代的时候,设计就相当于进入很深的程度。关于造价方面的统计我的理解是这样的,在BIM模型里每一个部件、每一个产品,它都有一个价格参数,可以是单价,也有可能是产品的总价。可能要分析价格的差异化,一般都是自己就把工作量统计出来,把市场的单价在表格里面统计好了,因为工程量就是一个表格,你在后边增加一个单价或者增加一个总价,这个方案的成本就会出来了。我不是搞价格的,我对产品实际的价格不是很关心,大概方案做比较的话我们只关心大概的差别是多少,我们一般都是根据市场取个平均值。项目一定是实际成本跟市场挂钩,我觉得这个数据能够及时更新,BIM的模型是可以实时更新的。

幕落

责任编辑: Ryan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九源国际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