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活动 > 春来茶馆 > BIM技术如何“落地”  > 正文
BIM技术如何“落地”
发布时间: 2013-08-16   来源:畅言网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常世杰:

常世杰,上海市建工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青年工程师

大家好,我来自上海建工设计院,我们院依托一家设计所,从这个所里抽出一部分设计师组建了一个BIM团队,成立了BIM研究室,这里面的所有人员都是非脱产的,在自己项目完成之外找时间做BIM项目。因为本身有自己的项目任务,所以造成我们的时间非常紧张,而我们实际上也不可能给一段时间,拿出专门的一个团队,在没有产值的条件下做BIM,我估计现在很多设计院也做不到这一点。我们设计院是从去年年底开始组建BIM的,成立2、3个月后,我们把一个公建项目作为试点,但是由于我们院是解决施工图的,就用这个公建项目做BIM设计,用来编施工图,用BIM建模,通过这个项目我们也总结了一些经验。后来与一家单位合作了一个项目,他们自己有BIM团队,我们跟他们学习了软件的用法还有团队的建设等,学到了很多经验。我们今年有一个上海娱乐中心的项目,也要用这个项目来指导BIM设计,在方案阶段就是研究出图以达到我们的出图深度,但因为这个项目的字体、标样和国内不同,所以我们要重新做一套。我感觉BIM软件在我们设计院现阶段主要是协同作用,所以今天也是过来跟其他的设计院多学学经验。

杨海涛:

上海娱乐中心这个项目施工图出好了没有?

常世杰:

施工图还没有出,目前我们还是比较欠缺这方面的经验。

高志荣:

高志荣,绿城东方设计事务所BIM中心工程师

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来自绿城东方的上海分院,我本人没有接触过BIM,那先简单地说说我了解的情况吧。我们是一个完全民营的设计院,我们是跟开发商成长起来的,当年我在华东院任职时会有专门的BIM小组在做研发工作,但在民营设计院主要是以项目为导向,因为市场因素,我们在一年前就开始做BIM项目的设计,所以说设计师接触的还是比较早的,本身房产公司成立一个BIM中心,我们设计院接触BIM的原因是设计院本身成立了一个BIM中心,BIM中心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指导施工,我们设计院希望在技术上能跟得上形式。我今天就是为了BIM这个课题而来,虽然我懂的不多,但是我非常感兴趣。刚才听了专家们的发言,我很受启发,在一些项目方案落地时,更偏重于像三维建模一样很有创造力的工作,至于在设计师中去推行就可能会影响生产效率;还有一个就是市场因素很重要,因为作为BIM小组,我理解的其实是增加了很多工作量,所以市场收费应该是单独收费的,但是市场上很多业主并不接受这个观念,如果没有市场的支撑,推广过程比较困难,毕竟和许多大型设计院把精力投在研发上不一样,所以我们现在比较纠结于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模式来运行BIM。而在刚才的参观过程中,贵院的模式让我觉得非常有指导意义,接下来听听大家的意见。

杨海涛:

我想了解一下绿城房产的BIM用在什么方面呢?

高志荣:

其实绿城房产BIM中心的运用,是对管线综合方面缺漏空错的纠正,还有一个是指导施工对于空间方面还没有很好的实施。

胡凯,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BIM工程师

杨海涛:

绿城是一个大集团,施工做到什么地步了?

高志荣:

绿城从房产到施工到设计,其实是有自己的局限性,它主要靠整个团队的意识和无限追求来达到最后的结果,所以项目实施出来是很好的,但在管理的科学性方面,我觉得还是有很多欠缺的地方,用也只是用在点上,没有完全铺开。

张芳途:

我来自上海浦东建筑设计院的信息中心,我们部门主要负责实施推广BIM技术运用,我们设计院从2008年开始做第一个BIM试点项目。我们负责院内的BIM推广运用工作和工程项目的BIM咨询工作。我主要把推广过程中存在的比较大问题拿出来跟大家探讨一下。一个是在院内推广时,设计师主动使用的能动性远远不够,设计师根本没有动力去使用BIM,我想每个设计院都碰到过这个问题,就是一些异性的项目上,如果在传统项目上让他们用BIM做施工图,这个是相当不现实的,虽然我们现在面临很多困难,但还是坚持每个分院、每个所都有一个试点项目。我们设计院规模不大,所以不可能花费很多精力做一些研发,建一些院里标准的图库、技术标准等。所以目前在院内,我们的主要工作室培训和试点应用,就是有专门的建模人员和专门的设计人员,建模人员配合设计人员来做建模,而不是设计师真正使用三维软件去做设计的。在院外的咨询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也碰到了很多问题,前期建模时业主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就有很大的不同,包括我们建议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实现一些什么功能时,他们的理解角度和我们的理会有很大的差异;施工图设计阶段建的模型和施工阶段要应用的模型之间差异也比较大,所以在我们实施咨询的过程中,也碰到过我们这边做了建模,出了碰撞报告,但是问题反应到设计院,设计师还是坚持自己的设计,他们认为建模方发现的问题的价值比他们设计的低。所以在这个衔接过程中,建模发现的问题推到设计院,设计院还要再更新建模,反复很多次,到最后都牵扯不清,来来回回不停地更改模型。我从整个BIM的发展趋势来说,大家回看我们建筑行业整个生命周期,分工如此细,如果现在BIM要把整个过程放在一起做是根本不现实的事情,所以我认为做BIM应该分开操作。我们遇到过很多施工单位,设计阶段的模型从施工角度来说根本就是在很多方面是无法实现的,而施工单位做施工阶段的模型可能更详细、实用,这个就是我们现阶段内部和外部碰到的情况。还有一个方面,我认为整个BIM推进的是全生命过程的概念,但是目前整个过程中软件间的接口是个很大的问题,我们也试用过很多软件,软件之间的接口在整个行业来说只处于一个起步阶段,要在每个参与方之间运用BIM,还要达到他们的使用要求,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人才方面,不管是城建院还是其他院,在人员的配备上都是非常强大的,都由专业的设计人员做BIM咨询,大院比较有这样的实力,而像我们这种中小设计院,很难做到抽出部分专业的设计人员来做BIM咨询。我们也跟设计师沟通过,因为设计人员都以产值为目标,每个设计所都是通过产值进行结算,如果做BIM建模,BIM收费却远远低于设计的价值,因此很多设计人员都不愿意做BIM建模,所以从长远来说,BIM团队人员的配备是个很大的难题。

责任编辑: Nuo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九源国际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