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活动 > 春来茶馆 > BIM技术如何“落地”  > 正文
BIM技术如何“落地”
发布时间: 2013-08-16   来源:畅言网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张吕伟:

张吕伟,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

我们来自信息管理部,主要职能是向全院推广BIM技术,首先不落地的原因我们要分析一下,在推广过程中发现大家很多都是按照二维的思路在做三维的事情,现在人们讲BIM大于图纸,这个是另一个方面,他们对三维其实是有抵触的,所以这个事情其实也是要衡量的,二维有时也是很完整的一个设计机制,要打破二维用三维来做是很难的。第二点是软件不成熟,我反而觉得造成不成熟的原因不是接口问题,现在国内软件做的不专业,导致我们软件应用的都很浅。还有就是我们国家在审图方面的模型都没用,PAPM要重新做,因为审图都是按照PAPM国内软件就要做扎实,前期国外做的是非常好的,国内软件只要做好最后一公里帮助出图一定要做扎实,审图一定要规范。第三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现在政府对BIM没起到管理作用。上海杨雄市长写过一个提案——上海到底要不要做BIM,后来在同济大学商业教委计划处,他把业主、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全部聚在一起,政府正在努力地发挥作用。此外,因为设计院做BIM要增加工作量,所以我认为以后在设计费上要增加BIM这块的费用,比如BIM大概占到整个设计费的5%等,有了BIM报酬,大家就有积极性了。有了BIM后,设计质量会提高吗?答案是肯定的。新加坡的施工图中必须含有BIM,所以国内政府现在也有要求,外部大环境推动了BIM的发展,所以我想BIM的春天肯定要来了,但是BIM是否在设计上有作用,那是另外一件事情。还有一个就是我们国家的标准太混乱太不理想这些标准我都没有搞清楚,其实我们要求很简单,就是一个功能操作,像我们建筑分类标准之类的我们要的就是一个链接通用的借口就可以了。

邓雪原:

就是这个标准,这个接口其实是相当难的,为什么?这个接口采用什么样的语言,什么样的格式去表达,一致性怎么样,这都是难点,都是需要去解决的。其实我们在这方面要做一些研究,所以我是想告诉大家不要认为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如果现在还不坚持用共同的数据标准,BIM是永远做不起来的。

张静波,深圳筑博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BIM总监

张吕伟:

是的,所以现在其它的建筑编码标准都编到三层,这边的系统是消防系统,该系统的编码卡在哪一个楼层,其他的楼层就都没有,应该像清华那样把标准都做好。我们感觉现在的ISO质量体系是针对二维图的,为什么?因为整个审察过程应该是对模型进行ISO体系,从三维角度来讲,图纸设计是一个副产品,所以说ISO体系完全是体现在模型里面,只有模型正确了图纸才会正确,所以现在只要满足二维图就可以了。最近我们合作的一个项目就是在做协同设计,里面包括协同设计,还有协同管理,协同有两个含义,一个是管理,一个是设计,这两个层次是不一样的。现在我们还是会存在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还是要回过头看看历史,我举一个例子,从手工到CID是怎么落地的?一般是要经过一个神化的过程,我们院长从香港回来讲到,香港现在的速度很快,七分钟就能画一张图纸,就责怪我们动作太慢。到我们开始用二维时,我们就把信息输进去,当时版本也不是很高,屏幕也不是很清晰,台湾人要求我们做设计时,不要我们的手制图纸要电子文档,使得我们把原来的手工数据全部输画到计算机里面去,这样大家在画的过程中就感觉到可以重复利用,一次输入可以多次利用,BIM也是这样,一定要建模型,开始可能会很痛苦,当模型建到一定程度后使用起来就非常方便。所以BIM也是一样,我们现在的重点是要把它落地,要建好模型,这是关键。

沙龙现场(一)

我们有施工模型、设计模型、展示模型、出图模型、计算模型等,模型的要求都不一样,怎样进行有效的关联呢,刚才有专家提到建个模型,像我们建个模型大概需要3、4个月,那么调整起来就很方便。协同设计有2种,真正的协同设计是可以并行工作的,大家都从零开始,假设一个道路设计,就给我一根中心线,我就在这根中心线上做道路结构设计、路面设计,把它一体化,一体化后这个正式的路面就形成了,所以这个叫骨架,这条道路中心是骨架,我想模型是很重要的。为什么我们要成立研发中心,我们专门对模型进行过很深的研究,我们把模型变为构建,在制造业之间叫构建,我们大量地做模版,制造业的三维设计已经运用得很成熟了,那么我们就把模型做完以后再和其他第三方软件接口,就会方便很多。

我们把模型做好,做完后再去运用、修改,把它们变成一个模型库,所以我们现在就在建立大量的模型构建库,我们以后要成立一个三维中心,要配置100多人来做构建库。我们模型的性质叫几何模型,还有叫工程模型,什么叫工程模型?就是要有工程知识的模型,我举个例子,楼梯高度是5米,大概有10个台阶,如果把楼梯拉成10米,就会有20个台阶,台阶高度是固定的,楼梯高台阶越多,所以这个就叫做工程模型。所以我想如何落地BIM就三点,设计院把模型做好,交大清华制定好标准、做接口软件上做好最后的一公里。

高路:

我觉得其实没有必要这样讨论下去,很多时候一些工程人员或者建模人员会提出问题,BIM人员解决这些问题时,他们画过施工图吗?设计人员对BIM的了解水平,也就相当于设计人员不搞创作直接到建模团队工作的这般水平。我原来在明院工作过,当时组长指着一张三维模型对我说这个CAD画得好,我觉得这个事情如果放到现在还在提这个画的好,那么国有企业的很多知识都需要更新,所以老中青三代建筑设计师要结合起来一起推进BIM。另外一个就是刚刚提到的设计师出图,我希望能给设计院一点启发,比如人员的配置,如何推进等。还有一个就是关于美国的LOD,虽然这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模型从前到后一层层添加进来,但在我们国内是要分专业的,所以如今照搬LOD其实并不准确,我认为不一定要完全去套LOD也是要看的以始为钟嘛软件方面对BIM有好的一边也有不好的一面还是太浮躁了需要静下来。

沙龙现场(二)

张吕伟:

我们院现在的出图都是第三方开发的, BIM软件是不出图的,只做前期,那么后期怎么办呢?只能放到PAPM里,PAPM是出图的。

高路:

我认为建筑行业跟市政行业、制造业确实不同,我们建筑生产方是比较传统的,一直保持着如今的状态。另外,现在的房子复制性差,重复利用性都不多,可能也是在这种体制上慢慢形成的。

张吕伟:

这个就是制造业的骨架驱动。

责任编辑: Nuo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九源国际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