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活动 > 春来茶馆 > 城市综合体的规划与设计  > 正文
城市综合体的规划与设计
发布时间: 2013-02-18   来源:畅言网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王占文:

王占文,大地建筑事务所设计总裁

我们也设计了一些综合体项目,全国各地体量不同的都有。刚才大家探讨的主要是城市综合体的商业部分,综合体其实是一个功能的复合。现在的城市综合体实际上这些功能在一起没有太多的关联性,第一个考虑其容积率比较高,所以下面的商业部分无法填充这些面积,第二个考虑这些商业还有可能是开发商自己运营,不能全部出售卖掉,所以对于商业的定位要有一定的时间,这样的情况下会有一个现金流问题,项目上部的可销售型物业可以平衡现金流,商业项目高层部分的办公、酒店、酒店式公寓大部分都是集中在这样的一些产品中。就我个人而言,这样的办公楼,我是绝对不希望将公司搬进去,而在大型商业上面的住宅我个人也不愿意居住,可能是酒店式公寓、青年公寓、商务型酒店这种便捷酒店产品跟这种商业在一起是可以互相加分的,所以从设计角度来说,如何使一个商务综合体的功能在一起是互相加分的,不能加分的情况下至少不能减分,各自的交通、门厅、包括人流之间互相干扰,这是设计方面需要非常注意的问题。

陈晖:

我对刚才大家讲的这几点都很有感触,现在开发商手里资金的压力很大,所有的商业都想大部分出售,持有量很少,这就需要考虑如何解决出售的比例问题。

王占文:

有些开发商认为现在可以不挣钱,但是至少要让他的投资比例平衡,这样很多开发商还是接受的。同样叫做城市综合体,但是情况会有很多种,我们工作中接触了不同地段、不同的城市、不同的使用人群、不同的消费利益,特别是商业建筑,其实其他建筑也如此,所需要的空间环境、投资都是不同的,所以不能一概而论。中国的地区差异性很大,从一线城市到四线城市,需要从设计角度而不是从自己的角度考虑,或者是单纯从空间、造型的角度考虑,要符合当地的现实情况。现在全国的综合体都有逐渐往休闲方面发展的趋势,零售部分的比例在降低,这个趋势是很明显的,所以休闲餐饮加娱乐的功能上在综合体里的商业部分占比非常大,这种情况下体验型的、有趣味、有主题的空间是建筑师在设计城市综合体时要重点把握的。

杨盈,艾麦欧(上海)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品牌专员

常海东:

商业是每一个城市综合体中,与市民关系最为紧密的部分。当然他的级别如何,每个项目都不尽相同,但是它是每个城市综合体中,最为开放的部分,这点是毫无疑问的。

商业设计,应该是整个设计体系中最为成熟和传统的一种,它有着自身的规律和法则;如何将这样的规律与法则,很好的和我们城市综合体的最终目标客户对接,应该是最重要的思考点。当然,随着城市综合体在各个城市的方兴未艾,我们观察到其单个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从过去通常的20-30万的规模发展到50万方以上,甚至还有更为巨大的建设规模;但是商业是不可能以这样的规模速度发展出来的,他有着相对严苛的规模限制,这就导致商业在整个城市综合体中的规模比重在下降。同时,由于城市规划者一定的随意性和政治考虑,整个城市的商业布点,很多时候是剧烈的在动态变化中的。由于商业是一种具有典型排他性的业态,这使得商业的定位变得相当困难,但即使在这样的条件下,建筑师仍然可以在商业的特色性方面做更精彩的研究。

诸如一般意义上来说,商业单元的一层的价值最高,二层只有一半的价值,三层就只剩三分之一了,到了第六层就是极限了;于是有一个商业单元干脆把人们从一楼直接通过大型扶梯升高到六楼,然后通过一个螺旋体楼梯,将所有的店铺串联起来,给顾客以极深的体验感。这些都是设计师能够为大众创造的新型空间。另外还可以做一些开放空间,上下做一些联动,创造一种很有意思的探险、游历的过程。我们可以把人的体验做得尽量舒适、有趣,尽量让人觉得不是来买东西的,而是顺便带两件东西回去。这就是设计师应该去想的事情。

吴叶熊:

吴叶熊,美国HOOP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项目经理

城市综合体的项目,我们也经常有接触和实践。在我们的印象里,对这一类型的项目成功与否,前期商业策划所起的作用会更重一些。

前两周与香港的一家开发商合作新项目,期间聊到他们做商业综合体项目的看法,他们有个非常极端的观点:做商业地产要成功,基本和你们建筑设计没有关系,你们就是要把建筑做出来,成功与否,完全是看我们的策划和招商。虽然这个观点让建筑师听起来多少有点不舒服,但仔细想想,纯粹的说建筑师的角色,在商业地产的运作方面所起的作用的确有限。比如我们公司不久前搬到了浦东嘉里城办公。嘉里城去年才开业,开业当时几乎就所有的商铺都已经出租并营业了,几乎已开业就已经吸引不少的人流,可谓即开即火,餐饮定位中高端休闲餐饮和上午餐饮,零售业态定位侧重家庭社区型,地上二楼主要为儿童用品和中高端家居零,三楼还有儿童娱乐与早教等业态。售浦东嘉里城作为一个集合综合商业,酒店,办公,公寓的城市综合体,跟周边的另外两个项目形成了非常鲜明而典型的比较:首先是与大拇指广场的比较,大拇指广场在刚建成的几年不是特别好,但是通过几年的培育,周边的居住区逐渐成熟之后,这里就逐渐热闹起来,在业内也成立一个竞相学习的案例。大拇指广场里有大型超市,休闲餐饮,商务餐饮,各种生活零售,酒店,公寓,加上路对面的联洋广场的补充,似乎已经满足了周围社区生活的所有商业需求。但是浦东嘉里城通过瞄准家庭型客户,提供儿童教育,娱乐,餐饮等更有针对性的业态,同时在零售的业态上也提高档次,在客户定位上,可谓另辟蹊径,成功地发掘了潜在的中高端家庭型的客户群体。另外一个典型的对比,是在浦东嘉里城对面的喜马拉雅中心,喜马拉雅中心和浦东嘉里城的位置几乎完全一样,甚至喜马拉雅中心更加贴近住宅区。且同样有地下地铁站直接接入,但是在开业近一年后,仍然有一半以上的商铺未开业。若从建筑设计来讲,喜马拉雅中心的建筑方案由日本建筑大师矶崎新操刀,浦东嘉里城则出自KPF建筑事务所,可以说在建筑方案本身也是各有丘壑,部分伯仲。但是喜马拉雅中心的商业定位是瞄准文化创意产业,这恐怕是造成了两个几乎具有相同客观资源的商业综合体在运营近一年后结果大相径庭的最大原因。

这么说来,单纯的,传统定义上的建筑师们,可能在这整个系统中能发挥的作用,换句话说,的确是没有咱们自己原来想象的那么重要了。所以有时候在开发商面前,除了解决功能,实现为建筑的最终使用者服务的目的之外,我们会把角色向营销中转换和倾斜。而如何从建筑的角度来做一个商业体的营销呢?于是我们也就看到不管在什么项目里,建筑师都在努力做一些“非常有趣的空间”。

我想说的是,建筑提供的空间体验和商业活动提供的体验,这两种体验在综合体的设计中都是非常重要。其目的都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并最终导向消费。体验型的商业综合体在国内外其实有过很多先驱案例,在商场里植入过山车,摩天轮,游乐场,游泳池,甚至还有动植物园,各种做法都有案例可以找到。体验消费已经成为商业综合体的一大优势所在,人们在完成在商业综合体内的体验活动的同时,消费行为就在这一过程中自然发生了。在保证提供舒适的功能空间尺度的基础上,建筑师在这类项目的作用,我想或许可以在创造更多“体验”上寻找突破。

责任编辑: Ryan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