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聚焦 > 古建那些事儿  > 正文
异地搬迁:古民居保护新模式?
发布时间: 2010-02-23   来源:网友南风未起投稿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古民居被“消费”最极端的证据,非“异地搬迁”莫属。这招“乾坤大挪移”本来是一种文物保护的特殊手段,如今在资本力量的推动下,却可以使一座古色古香的老宅犹如长了翅膀,离开血脉相连的故乡,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延续生命。

有人说这是古民居的“二次投胎”,也有人说这是古民居被“阴谋拐卖”。离开了古民居先天生长的地方,人们担心:它会不会断了“地气”,成为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怪胎”?

古民居以其历史悠久、布局简洁、造型古朴、雕饰精致、自成一体的特点,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安徽古民居以其独特的徽商文化魅力吸引了无数关注的目光……在这些关注皖南古民居的人群当中,陈瑛就是其中的一位。

给古民居挪一个窝:有钱人的文化游戏

陈瑛给我的名片上写的职务是北京富星安信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其实除了这个头衔外,陈瑛还是一家古典木艺行的老板。1988年,因生活所迫,她决定停薪留职,从原来那个不死不活的工作单位走了出来,开始从事古民居门窗、桌椅、匾牌及相关装饰品的贩卖工作。随着从业经验的不断丰富,1993年前后,除了原有的业务,她开始关注并从事整幢的古民居收购工作,并把这些从皖南等地收购来的古民居搬迁到北京,以期复原它们的原貌。她颇为自得地告诉我:“最初只是为了改变一下生活的窘境。没想到我这个没有文化的人,却从此从事着有文化内含的事业”。

1月22日,陈瑛带着我和摄影师陈溯来到了其位于北京东五环路七棵树附近的古民居复原地。还没下五环,首先进入我眼帘的是高尔夫球场边的一幢尚未完工的白墙灰瓦的徽派古民居。在这幢房子的附近堆放着大量徽派古民居的原材料。陈瑛说,这些主要是她从安徽歙县、江西婺源、浙江瞿州等地收购来的。“这每一堆原材料都可以复原成一幢完整的徽派民居”。

这些在我看来毫不起眼的东西,已经花去陈瑛她们公司数千万元的资金,也花费了她十多年的心血。

做一个古典木艺行的老板,倒卖那些窗花、匾额已经可让陈瑛过上富足的生活了。她为什么还要投资大量的资金以及人力和物力去收购那些古民居建筑材料呢?

陈瑛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她说,“我们希望这个投资能够取得两个方面的效果:一是能够通过商业活动获得很好的回报;二是将当地那些没有被列入文保单位,又严重缺乏保护资金的古建筑通过我们的举措得到很好的保存。”

认识陈瑛,是通过她的朋友一西平措介绍的。一西平措是一位时尚、帅气的藏族小伙子,待人非常和气。你很难相信他就是一位经营佛教艺术品达十年之久,且在两岸三地乃至欧美佛教艺术品收藏圈颇有影响力的成功人士。除了对佛教艺术有较深的研究外,对古民居,他也非常喜欢,并有着较多的研究。

 一西告诉我,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习惯的变化,近几年针对古民居的消费时代已经到来了。尤其是针对古民居所进行的旅游开发已经越来越普遍,在这股风潮的带动下,其他消费方式也在逐步兴起,比如把古民居当作别墅或改造成酒巴、会馆等时尚消费场所,等等。

这种把古民居改造成别墅或会馆的消费方式,在现在的都市是一件新鲜事物。这种消费方式只是有钱人的新游戏。而这种消费热潮的背后,反映的是人们有钱之后追寻文化根源的心理需求。因为现在的都市生活中到处充斥着千篇一律的东西,没有个性,这使得很多都市人愿意去追寻跟他们天天接触的都市文化不同的另一种文化——以古民居为载体的农耕文化。同时,这些消费方式还隐隐地折射出经营者的文化品位。比如某个人把古民居改造成安徽餐厅、贵州餐厅,这很可能就体现了老板对徽派文化或贵州文化的嗜好。

责任编辑: 畅言网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