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6年,由伦佐•皮亚诺与理查德•罗杰斯设计的巴黎蓬皮杜国家文化艺术中心建造完成。整栋建筑的内部结构完全暴露在外,并将纵横交错的管道系统作为建筑表现形式。凭借该史无前例的未来主义设计,蓬皮杜国家文化艺术中心成为了建筑领域的重大突破。 
	  
	至2010年,建筑界经历了一段长时间的高速技术发展,建筑内部的大量技术组件将会成为建筑的基本元素。大家希望将这一观察应用到世博会上海企业联合馆的设计中去:上海企业联合馆是一个自由、流动的空间,它不只是由墙围合界定形成的,而更是由密集的技术网络立方体包裹而成的。在这个技术网络立方体中,LED塑料管与喷雾系统可以依照电脑程序的控制不断改变建筑的外观。 
	  
	不过,企业联合馆的建筑设计并不是“为技术而技术”。首先,设计者希望通过这些复杂的技术和外观变化,在视觉上向人们传达上海企业联合馆的精神和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梦想。技术不仅凝结着丰富的想象力,还象征了上海工业与工业精神。其次,设计者还希望通过技术来探究和解决日益严峻的能源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例如:新型塑料材料的使用,以及太阳能和雨水的采集。 
	世界博览会是通向未来的窗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上海不但传承了历史辉煌的荣耀,也在经历着飞速的发展,而且始终保持着一种面向未来的乐观主义精神。借2010年世博会之机,上海企业联合馆将通过设计来诠释上海——这座21世纪伟大城市的独特魅力。 
	  
	项目名称: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海企业联合馆 
	项目主持设计:张永和 
	项目负责人:臧峰 
	项目团队:王兆明、刘鲁滨、沈海恩、王宽、仇玉骙、梁小宁、王林、吴瑕、张明慧、邓宏辉、吴杰、陈冠楠 
	咨询公司:总装备部设计研究总院 
	设计类别:展览馆 
	项目地点:上海 浦东 
	建筑面积:4949m2 
	委托人:上海盛乾会展有限公司 
	设计时间:2008—2009年 
	施工时间:2009—2010年 
	诠释“新上海” 
	环保技术应用 
	能源利用全新途径——太阳能热水发电 
	上海企业联合馆在建筑屋顶上布置了1600㎡的太阳能集热屏,收集太阳能生成的95oC热水,通过超低温发电新技术发电。这个技术开辟了利用太阳能发电的全新途径。这些电能可供建筑展览和日常用电。 
	可循环材料再生利用——再生塑料 
	据不完全统计,上海每年产生的废旧光盘在3000万张以上,却只有25%得到了回收与再利用。如果将这些光盘回收清洗,可以再造出新的塑料(聚碳酸酯)颗粒。上海企业联合馆的外围立面材料采用聚碳酸酯透明塑料管,将各种技术设备管线容纳其中,共同构成建筑虚幻隐约的外立面。当世博会结束后,这些塑料管也很容易进入到再生循环体系之中,节省社会整体能耗。 
	充分利用自然界资源——水/雾 
	上海企业联合馆场地范围内的雨水将得到回收,经过沉淀、过滤和储存等技术处理之后,可用作场馆内的日常用水,更可以为喷雾方案提供水源。喷雾方案不仅能够降低局部环境温度、净化空气,带来舒适的空间小气候;更能按照程序的控制,在建筑底层形成丰富多样的喷射图案,令企业联合馆的整体外观呈现出多变、飘逸的特点。 
	附: 
	张永和:非常建筑主持建筑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建筑系主任、教授,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创始人、教授。 
	经典语录: 
	建筑的文化识别性是很严肃的话题, 
	绝对不是跟传统挂钩就有, 
	也绝对不是抛弃传统才行。 
	目前中国对传统的研究是分离的, 
	研究传统的跟当代不挂钩, 
	做当代工作的人又对传统知之甚少, 
	两者都不太健康。 
	它就是那么难的一个事儿, 
	谈论并不会带来结果, 
	做些实际的工作会更有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