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现代城市广场规划设计原则与趋势
发布时间: 2013-05-03   来源:网友俊*jun投稿 

城市广场是一个城市的象征,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融合,它作为城市的公共活动空间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一座城市就像一个人的身体,它应该是充满了给予人生命的事物,同时,它也是人们精神和物质文化的一个要素,确切的说,城市是文化的最高表达之一。人们对广场建筑的逐渐接受让广场——这个城市空间序列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开发和设计规划迅猛的发展成城市设计中的热点与难点。伟大的城市广场作品,其空间形态、周围建筑以及天穹之间的关系都是经过细致推敲并具有独一无二的和谐配比性的,它们同时具备理智的思考与情感的表达。

一、我国城市广场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深入迈进,我国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交往与参与一定的社会活动的需求已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方面。这种需求必然就引发了人们对交往环境和公共活动空间的要求。广场正是基于这种前提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的,它不仅是人们消遣、休息之处,也是获取信息、融入社会的场所。它承袭着城市的历史文化,传递着美的节奏。

人们需求广场,欣赏广场也评价广场。广场热的兴起让不少城市盲目的修建广场,而且,有一种突出的评价是认为我国的城市广场正陷入一种雷同,有人将这种现象称为“广场八股”。还有的广场建成若干年后仍停留在“自在无为”的阶段,并未得到充分利用,也未带动城市的发展。

二、城市广场设计原则

现代的广场设计,应当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才能使其在建成后真正为民所用,真正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避免出现广场豪派大气,却毫无生机与人气的现象。

(一)“以人文本”的人性化设计原则

广场作为建筑的一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考虑其功能要求,因此,在广场设计中切实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其设计核心,一切人工环境都是人类为满足自己活动需求而建造的。人的需求,与国家相关规范要求是同等重要的。1943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亚布拉罕•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等级”学说,把人的基本需要按发生的顺序先后排列,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心理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的前四种都与广场设计有关。

1、适宜的空间尺度

广场的空间尺度对人的情感和行为等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从环境心理学角度来讲,“场所”就是要强调人在其中的感知、情绪和行为。人们在广场上交往,需要一定的距离限制。我们可以在0.9~2.4m的距离内谈话,可以听清语气的细节;12m内可以看清人的面部表情;24m左右可以认清人的身份;150m以内可以辨别身体的姿态;1200m则是可以看到人的最大距离。

另外,从景观艺术角度考虑,城市广场与周围建筑物的比例关系决定其大小。用D表示广场的宽,用L表示广场的长,用H表示建筑物的高,成功的广场往往满足如下关系:1≤D/H<2且L/D<3

一般而言,若D/H<1,则会让人觉得周围的建筑物表较拥挤,产生压抑的感觉,甚至会想急切地离开此地;若D/H>2则会使人感到空旷,却乏依靠,没有安全感;若L/D≥3,会把周围的建筑物显得过于庞大,难以使人找到舒适的节奏感。

责任编辑: Helen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九源国际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